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癲癇病對患者的四大危害

癲癇病對患者的四大危害包括癲癇對心理的的影響、癲癇對腦發育的障礙、癲癇病對神經遞質的改變、抗癲癇藥物對癲癇患者的影響。

1.癲癇對心理的的影響:

癲癇病灶的位置、性質及反復發作的概率、時間都會引起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如顳葉癲癇比全身性發作或其它部位的局灶發作更容易發生行為問題。 癲癇頻繁發作後患者常帶興奮或抑鬱情緒, 活動過多, 不服管教, 學習落後等表現。 精神運動性癲癇可以表現為發作行為異常, 發作性焦虛或其它情緒體驗, 突然發作的陌生感等。

癲癇大發作後可以有一段時間的朦朧狀態。 患嬰兒痙攣症的兒童, 多有明顯的智力損害伴孤獨樣或多動表現。

2.癲癇對腦發育的障礙:

癲癇的病因概括有症狀性和特發性, 這些造成癲癇患者的腦發育障礙、組織結構破壞、代謝異常, 必然也影響其所有心理發育的領域, 對於腦器質性損害伴發的癲癇, 往往伴有智力損害及行為問題。 一般癲癇發生愈早, 程度愈重, 對心理、精神行為的影響也愈大。

3.癲癇病對神經遞質的改變:

癲癇的病理生理機制之一就是抑制性神經遞質不足、興奮性神經遞質過多或二者不平衡所致。 而這些神經遞質對行為認知也產生很大的影響。 興奮性神經遞質如乙醯膽鹼、谷氨酸、腦肽類, 在維持行為和腦電圖啟動、促進記憶和學習、影響情緒等方面有密切關係。

4.抗癲癇藥物對癲癇患者的影響:

迄今為止, 各種抗癲癇藥物對認知、行為均有一定影響, 例如苯巴比妥可引起多動, 易激惹、暴躁、倔強、懶散或失眠等行為異常, 長期使用苯妥英鈉可致智力減退, 長期服用卡巴咪嗪、撲米酮、乙琥胺、丙戊酸等可對兒童行為及學習均產生不利影響, 並可出現煩躁, 注意力不集中, 輕微定向力障礙等, 但絕不能因此而拒絕進行抗癲癇的藥物治療。 因為抗癲癇藥物的不良影響受藥物種類、劑量、使用方法、個體耐受性差異等多方面的影響。 在專科醫生正確指導下用藥, 密切觀察藥物反應, 進行藥物濃度的測定及消除不良的環境影響,

可將這種副作用降至最小。 考慮癲癇疾病本身對心理發育的損害及對生活品質的影響, 臨床治療癲癇時不應過分強調這方面的藥物副作。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