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骨科>正文

怎麼診斷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先天性髖關節脫位, 治療後出現的併發症大多與手法粗暴、牽引不夠, 手術指征未掌握, 未弄清阻礙復位因素和固定不當等原因所致。 多數可以避免。 常見併發症有:

(一)再脫位 常因阻礙復位因素未消除。 X線出現假像, 換石膏時不小心, 前傾角過大或髖臼發育不良, 因而即使復位後, 還是較易再脫位。

(二)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這類併發症主要是由於手法粗暴或手術創傷過大, 損傷了股骨頭的血供;固定時強力極度外展;復位前牽引不夠或內收肌、髂腰肌未松解, 復位後股骨頭受壓過度及還有一些原因不明。

(三)髖關節骨性關節病 是晚期的併發症, 一般在年齡較大患兒手術後, 待到成年後往往較難避免有些類併發症出現。

(四)股骨頭骨骺分離, 股骨上段骨折, 坐骨神經損傷等, 這些均為牽引不足, 復位時使用暴力或麻醉太淺等原因引起, 一般均可避免。

要依靠體征和X線檢查和測量。 新生兒的檢查亦注意下列的各點:

(一)外觀與皮紋 多發性畸形伴有髖脫位時, 檢查者往往發現大腿與小腿的比例不相稱, 大腿短而粗, 小腿卻細長, 往往臀部寬大, 腹股溝皺紋短或不清楚。 臀部檢查時可見兩側的皮紋不同, 患側一般升高或增加一條, 整個下肢在放平劑時往往感覺患肢外翻15~20°有縮短現象。

(二)股骨頭不能摸到 屈髖屈膝各90°一手握住小腿上端,

另一手拇指置腹股溝韌帶處, 其它4指置臀部環跳處, 將手旋轉小腿時, 正常情況下在前面可以發現股骨頭的活動與突起。 脫位時, 前面空虛而臀部後面的四指卻感到股骨頭在活動。

(三)加里阿齊征(Galeazzi) 將小孩平臥, 兩下肢屈膝到85°~90°之間, 兩踝放平對稱位, 發現兩膝有高低, 稱為加氏征。 股骨縮短, 髖脫位者均出現此征。

(四)外展試驗(Otolani征)將小孩平臥, 屈膝、屈髖90°, 醫師面向小孩臀部將兩手抓住兩膝同時外展, 正常情況兩膝可以放平而觸及桌面。 但髖脫位中一側不能到達90°, 往往是65°~70°之間, 內收肌明顯隆起, 稱做外展試驗陽性。 有外展至75°~80°之間有滑動或跳動感覺, 以後卻可以更外展至90°, 稱為Otolani跳動聲, 是診斷上一個重要依據。 檢查中有時候髖臼內外的彈響聲,

彩關節的半月板跳動聲必須分清, 不能相互混淆。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