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症肌無力在祖國醫學中的命名

古代中醫書中雖然沒有“重症肌無力”的病名, 但早在西元2000年以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有類似的記載, 以後各家也有論述。 四肢無力、萎弱不用, 屬中醫“痿證”的範疇, 《靈樞·素問》篇亦稱為“嚲”證, “”通“軃”, 意為垂下貌, 由於肌肉筋脈鬆弛無力而下垂, 頗似現代醫學的眼瞼下垂等。 由於本病臨床症狀多樣性, 故中醫文獻對其有不同的病名描述, 如出現吞咽無力聲音嘶啞者, 稱之為“嚲痱”;如見眼瞼下垂者, 稱為“瞼廢”;有複視者稱為“視歧”;與中醫之“睢目”和“侵風”亦頗相符合, 如巢氏《諸病源候論·睢目候》雲:“目是臟腑之精華,

肝氣之外侯, 然則五臟六腑之血氣皆上榮於目也, 若血氣虛則膚腠開而受風, 風客於瞼膚之間, 所以其皮緩縱垂複於目, 則不能開, 世呼為睢目, 亦名侵風”。 其中痿證的命名概括了重症肌無力的主要症狀, 其他的命名只是本病局部症狀的表述, 故祖國醫學仍主要以“痿證”稱之。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