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想要釣魚, 先要做窩, 可見釣魚打窩對釣魚的重要性, 釣魚打窩是有技巧的,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釣魚技巧就是釣魚打窩技巧以及釣魚窩料的選擇。 教給大家如何判斷窩中是否有魚。
釣魚技巧:判斷窩中是否有魚
一、觀察水面是否有魚翻花
我們在垂釣中, 需要時刻留意釣點附近的水面。 風平浪靜的天氣下, 如果發現水面有水波紋交織、水花翻動或是突然有較大的漣漪時, 這些現象說明釣點周邊的中上層水域有魚類攪動水面或是翻花。 只要我們多注意觀察, 其實是很容易區分開大體型魚類和小體形魚類翻花的。
當我們確定釣點周邊有大體型魚類翻花之後, 要進一步嘗試區分它是不是我們想要垂釣的目標魚, 因為水錶的魚類翻花多是中上層魚類, 假如我們想要垂釣中下層的鯽、鯉等魚類時, 成群的鰱鱅魚鬧窩是令釣手很頭疼的一件事情。
鰱鱅魚在水錶翻花時通常會把半個身或是背鰭露出水面, 之後頭部入水時會發出沉悶的“咕咚”聲, 泛出的水花偏大, 過程快。 有時鰱鱅魚還會用尾巴“啪啪”的擊打水面, 聲音相對小且清脆, 泛起的水花小。 還有一種情況是當有較多的鰱鱅魚浮在水表面時, 經常會突然加速的在水面上互相追逐, 攪動的漣漪非常明顯。
鯉魚翻花會躍出水面, 有時甚至會整個躍出水的表面,
二、觀察水的渾濁度和水草
當我們在淺水區域垂釣時, 俗話說“水清則無魚“, 淺水區域裡, 有魚群聚集的地方大多水色會相對渾濁一些。 首先相對渾濁的水體, 會保證水底光線較弱, 魚類可以較好的隱蔽自身, 不會被掠食者捕殺。 其次是因為鯽魚、鯉魚這類底息魚一般都是在水體的中下層遊動的, 常常在淤泥中掘食、攪動, 會使得水底的污泥被攪動起來。
當我們在淺水區域垂釣時, 儘量挑選光線較弱的暗水區、水色相對渾濁的區域, 這些都是漁獲的保障。
有時我們野釣中會選擇有水生植物的周邊作為釣點, 這也就是“釣魚釣草”的原因。 水中有比較密集的水生植物時, 魚類藏身其中, 既是一種自我保護的屏障。 同時水生植物有極強的光合作用, 為魚類提供氧氣。 一般來說水生植物較為密集的地方, 魚群比較密集。
當我們選擇有水草、水葫蘆、浮萍甚至是樹枝等雜物等釣點做釣時, 魚類遊動時會使得這些植物晃動, 我們可以通過觀察這些物體的運動狀態來判斷釣點周圍是否有魚。
三、觀察小魚鬧鉤的情況
以小編的垂釣經驗來看, 尤其是野外垂釣時, 同等大小個體的相同魚種, 往往會成群聚集, 尤其是當這種魚類體形較小時更為明顯, 因為這種聚群的行為是生物躲避天敵攻擊的一種有效手段。
當我們在野外垂釣大體型目標魚時, 往往先要經歷的是蝗蟲般的小雜魚鬧窩, 這時的漂像會非常混亂, 使人心煩意亂。 但是筆者的經驗是:只要我們相信自己的判斷(包括天氣因素、釣位因素、餌料因素、浮漂調釣等因素)沒問題時, 一定要沉住氣, 即使小雜魚鬧的再瘋狂, 我們也要嘗試垂釣一段時間,
科學打窩
要想釣魚, 必先誘魚;要想誘魚, 就得用引誘物將魚吸引、誘集到一定的區域內並留住它, 這個過程就叫打窩, 也叫做窩。 打窩有用打窩器打窩和手撒打窩兩種, 這裡介紹手工撒餌打窩法。
草窩:在沒有水草的池塘, 草魚很多時, 可以設置人工草窩釣草魚。 具體做法是, 先拔三四捆水草或陸生旱草, 用繩在中間捆紮, 另找一塊石頭或磚塊, 用繩將其與草捆在一起。 如果打水底窩子, 可以把這種草捆沉入水底;如果打半 浮窩子, 可將栓石塊的繩子放長一些, 例如50釐米左右,因為水草自身能向上漂浮,它就浮在距水底50釐米左右高的水中,成為一個半浮的草窩子。
扒窩:在水草茂密的地方,可下水在預訂的釣點上拔除一片水草,面積1平方米就可以形成一個窩,做這種窩的過程就叫扒窩。
活窩:是可以活動變化位置的魚窩。選大塊豆餅或將誘餌製成餅狀,用電鑽打眼後,用繩子穿起來,拋投到預定的釣點上。也可以將餌料用紗布包好,系線上上放在釣點的地方。用後還可以提上來,晾乾以後再用。
泥窩:指用垂釣岸邊的濕土伴上香料或用酒泡過的米粒、穀粒、麩餅或糟類,揉成大而韌的泥團,用撒窩器放入窩點。
酸窩:用醋糟混合醬油糟做窩,這種窩料有濃烈的酸嗆味,是誘集鰱魚、鱅魚的理想撒餌,專門釣鰱魚、鱅魚。
及時補充誘餌,補撒誘餌主要應注意“輕、少、勤、精”四個字。
所謂“輕”,是指整個補窩過程要輕,包括走路、講話、餌料入水等,聲音要儘量小,因為補窩時很可能窩子裡及周圍已有魚,如大步跑動,或用手投法“撲通”一聲投餌,將產生水域震動而驚走魚兒。
所謂“少”,是指補撒的誘餌應相對比第一次下窩的數量少。因為有的魚兒已在窩裡吃了不少食了,還有的已吃了半飽,如再多撒餌,魚吃飽了肚子肯定不會再咬鉤。若原來我自理本來就沒有魚吃過,那麼再多補便是浪費餌料。
所謂“勤”,是指為了能使魚兒留在窩區,並不斷上鉤,除了每次補餌不要太多外,還應注意勤補。如在甲窩內釣了幾條魚後再轉釣乙窩時,應在甲窩輕輕地追補些餌,以便以後再來釣。這樣輪釣、勤補,可誘引魚兒不斷進窩,且不會離窩。
所謂“精”,是指用精細餌料。在同一窩點補撒的餌料應比初次下的餌料品質更好,即少而精。如開始時下窩的食料以大麥、麩皮為主,補撒就應加入些炒香的玉米粉、黃豆粉的等,以便在香味上更濃、料質上更細,使魚兒吃不到補撒的餌感到更可口、好吃,越吃越愛吃,不願離開窩點。
結語:上面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如何判斷窩中是否有魚的技巧,希望小編介紹的技巧對大家能有所幫助,打窩有許多的方法,上面小編只是給大家介紹了一小部分而已,更多的打窩方法和技巧釣友們可以一起分享下哦。
例如50釐米左右,因為水草自身能向上漂浮,它就浮在距水底50釐米左右高的水中,成為一個半浮的草窩子。扒窩:在水草茂密的地方,可下水在預訂的釣點上拔除一片水草,面積1平方米就可以形成一個窩,做這種窩的過程就叫扒窩。
活窩:是可以活動變化位置的魚窩。選大塊豆餅或將誘餌製成餅狀,用電鑽打眼後,用繩子穿起來,拋投到預定的釣點上。也可以將餌料用紗布包好,系線上上放在釣點的地方。用後還可以提上來,晾乾以後再用。
泥窩:指用垂釣岸邊的濕土伴上香料或用酒泡過的米粒、穀粒、麩餅或糟類,揉成大而韌的泥團,用撒窩器放入窩點。
酸窩:用醋糟混合醬油糟做窩,這種窩料有濃烈的酸嗆味,是誘集鰱魚、鱅魚的理想撒餌,專門釣鰱魚、鱅魚。
及時補充誘餌,補撒誘餌主要應注意“輕、少、勤、精”四個字。
所謂“輕”,是指整個補窩過程要輕,包括走路、講話、餌料入水等,聲音要儘量小,因為補窩時很可能窩子裡及周圍已有魚,如大步跑動,或用手投法“撲通”一聲投餌,將產生水域震動而驚走魚兒。
所謂“少”,是指補撒的誘餌應相對比第一次下窩的數量少。因為有的魚兒已在窩裡吃了不少食了,還有的已吃了半飽,如再多撒餌,魚吃飽了肚子肯定不會再咬鉤。若原來我自理本來就沒有魚吃過,那麼再多補便是浪費餌料。
所謂“勤”,是指為了能使魚兒留在窩區,並不斷上鉤,除了每次補餌不要太多外,還應注意勤補。如在甲窩內釣了幾條魚後再轉釣乙窩時,應在甲窩輕輕地追補些餌,以便以後再來釣。這樣輪釣、勤補,可誘引魚兒不斷進窩,且不會離窩。
所謂“精”,是指用精細餌料。在同一窩點補撒的餌料應比初次下的餌料品質更好,即少而精。如開始時下窩的食料以大麥、麩皮為主,補撒就應加入些炒香的玉米粉、黃豆粉的等,以便在香味上更濃、料質上更細,使魚兒吃不到補撒的餌感到更可口、好吃,越吃越愛吃,不願離開窩點。
結語:上面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如何判斷窩中是否有魚的技巧,希望小編介紹的技巧對大家能有所幫助,打窩有許多的方法,上面小編只是給大家介紹了一小部分而已,更多的打窩方法和技巧釣友們可以一起分享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