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腹痛是指妊娠期, 因胞脈阻滯或失養, 發生小腹疼痛者, 稱為”妊娠腹痛:亦名“胞阻”、“痛胎”、“胎痛”、“妊娠小腹痛”。 妊娠腹痛屬於西醫學先兆流產的症狀之一。
妊娠腹痛的病因病機及治療原則
本病的發病機理, 主要是氣鬱、血瘀、血虛、虛寒, 致使胞脈、包絡阻滯失養, 氣血運行不暢, “不通則痛”或“不榮則痛”。 其病位在胞脈、包絡, 尚未損傷胎元。 病情嚴重者, 可影響胎元, 發展為胎漏、胎動不安。 治療應以虛者補之、實則瀉之為原則, 以調理氣血為主, 佐以補腎安胎。
辨證論治
1.血虛證
證候:妊娠後小腹綿綿作痛, 按之痛減,
治法:養血安胎止痛。
方藥:當歸芍藥散加首烏, 桑寄生。
常用藥:芍藥斂肝、合營、止痛;當歸、川芎養血和血;茯苓、白術健脾以宜生化之源;澤瀉利水滲濕;加首烏、桑寄生養血、補腎、安胎。
2.氣滯證
證候:妊娠後小腹胸脅脹痛, 或少腹脹痛, 情志抑鬱, 噯氣吞酸, 或煩躁易怒, 苔薄黃, 脈弦滑。
治法:疏肝解鬱, 養血安胎。
方藥:逍遙散。
常用藥:柴胡疏肝解鬱, 薄荷助柴胡疏肝;當歸、白芍養血調經;白術、茯苓、甘草健脾和中;煨姜溫胃行氣。
3.虛寒證
證候:妊娠後小腹冷痛, 綿綿不休, 喜溫喜按, 面色白, 形寒肢冷, 納少便溏, 舌淡, 苔白滑, 脈沉細滑。
治法:暖宮止痛, 養血安胎。
方藥:膠艾東加巴戟天、杜仲、補骨脂。
常用藥:艾葉溫經散寒, 暖宮止痛;當歸、川芎養血行滯;阿膠、地黃滋陰養血安胎;白芍、甘草緩急止痛。 加巴戟天、杜仲、補骨脂以溫腎助陽。
4.血瘀證
證候:妊娠後小腹常感隱痛不適, 或刺痛, 痛處不移, 或宿有症瘕, 舌黯有瘀點, 脈弦滑。
治法:養血活血, 補腎安胎。
方藥:桂枝茯苓丸合壽胎丸。
常用藥:桂枝溫經通陽行血中之滯;芍藥助桂枝通調血脈;丹皮、桃仁化瘀消症;茯苓益脾氣寧心安神。 菟絲子補益腎精, 固攝沖任;桑寄生、續斷固腎強腰, 養血安胎;阿膠養血止血。 兩方合用, 攻補兼施, 邪去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