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破裂傷是眼外傷中的重症, 是致盲的主要原因。 常見於角鞏膜緣處, 而後部鞏膜破裂, 常不易發現。 對眼球破裂傷處理我們對於不同破裂位置, 不同損傷程度仔細檢查、正確手術, 盡最大努力挽救部分有用視力, 保留眼球形態。 目前就我科於2000-01/2005-12收治的30例眼球破裂傷應用現代眼科技術修復方法取得較好療效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眼球破裂傷30例30眼:男24例, 女6例。 年齡17~50(平均27)歲。 職業:工人15例, 農民6例, 學生4例, 其它職業5例。 致傷原因:外物擊傷(拳擊、撞傷)14例, 爆炸傷5例, 銳器刺傷6例, 車禍傷5例。 均為單眼破裂傷, 創口長度在6~23mm,
本組30眼經過一期手術修復後, 所有病例均保持完整的眼球外觀。 隨訪6mo, 進行了二期白內障摘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3例), 人工晶狀體植入術(9例), 玻璃體視網膜手術填充氣吸收或填充矽油取出術(9例)等所有治療措施結束後, 25例有不同程度的視力提高;視力無光感者5例(隨訪6mo後因眼球萎縮實施了二期眼內容物摘除並安裝了義眼)。
2討論
眼球破裂傷時, 外界作用力波通過眼內容物傳導可傷及眼內各組織, 不僅鞏膜破裂, 還可合併視網膜、葡萄膜破裂, 玻璃體脫出, 眼損傷程度非常嚴重, 且病情發展迅速, 視功能喪失很難挽回。 手術應以恢復眼球正常形態和搶救眼球殘餘視力為目的。 對於眼球破裂傷必須爭分奪秒儘早清創縫合, 即可防止感染、又可明確傷情, 為二期手術創造條件。
隨著現代眼科技術的進步, 顯微手術、無損傷縫線及粘彈劑的應用, 皮質類固醇和抗生素的使用, 使眼球破裂傷手術修復的成功率有很大提高。 接診眼球破裂傷後, 我們全部應用顯微技術縫合眼球, 複雜的傷情,在顯微鏡下能觀察清楚創緣殘缺程度。探查傷口時,要十分的細緻,避免遺漏,特別對於球結膜下大範圍、高度隆起的血腫應探查鞏膜傷口,因為球結膜組織彈力大,其水腫、出血易遮蓋鞏膜裂口,探查時應剪開球結膜。角膜傷口縫線在基質內不應太少,創口兩側的距離和深度應相等,接近角膜中央處應儘量避免縫線,結紮縫線時張力不應過大。應用顯微器械時操作輕柔,幅度小,無創縫合針銳利易縫合,10-0尼龍線刺激小,對眼球不產生擠壓和牽拉,能保持眼球在原位狀態下縫合關閉傷口,減少眼內容物的繼續流失,使縫合準確、嚴密、平整、保持眼球正常形態,減少術後散光。縫合完畢後,應儘快恢復前房,減少虹膜前粘連。粘彈劑可以協助恢復前房分離粘連,壓迫虹膜復位,保護角膜內皮,控制虹膜出血。
眼球破裂傷後,外界感染源的污染,眼內隱蔽抗原的不斷暴露和提呈是發生眼內炎症的原因。本組病例在常規消毒後,即行1:50的慶大黴素+眼用平衡鹽溶液反復沖洗,沖洗時水流不宜過急,以防止對脫出組織造成二次損傷。術中儘量保留脫出的色素膜組織,因為將脫出的葡萄膜一概切除,固然可以避免將感染源帶入眼內,但對重建眼的正常解剖必然帶來不良影響,而且切除睫狀體容易引起出血,睫狀體受損易發生交感性眼炎和眼球萎縮。但若脫出的色素膜破損及污染嚴重,則宜去除而非還納回眼,避免眼內炎發生。對於脫出的玻璃體組織則應完全清除。
在眼球破裂傷時往往有晶狀體的損傷或脫位,對於從創口脫出的晶狀體應順勢娩出,並注入粘彈劑維持前房。對於外傷性白內障,晶狀體破裂並嵌于創口,在行角鞏膜破裂傷縫合時,先清除破碎的晶狀體皮質,再行縫合。晶狀體混濁尚輕有一定視力者或晶狀體混濁而囊膜完整者,一期可暫不手術,待角膜傷口閉合後行晶狀體手術[4];而晶狀體皮質進入前房與角膜後壁接觸,則需及時處理,可以預防晶狀體皮質過敏性色素炎發生。本組病例術後2wk行外傷性白內障摘除,植入後房型人工晶狀體術後視力均有提高。
目前多主張採用二次手術處理累及後段的眼球穿通傷,首先正確的進行傷口的初期修復,避免傷口內組織嵌頓,對鞏膜傷口大且縫合後眼壓低時,可向玻璃體內注氣或眼用平衡鹽溶液。角膜緣2mm後的鞏膜創口在縫合後創口兩側2mm處應行透熱,防止視網膜脫離。1~3wk後根據眼內及眼後段情況,行Ⅱ期玻璃體手術。考慮到結膜囊在眼球創傷時受到污染,同時常常伴有眼瞼和眼眶的損傷,不宜近期植入義眼台,且應避免1期眼球摘除導致外觀缺陷,給沒有做好充分思想準備的患者造成難以接受的心靈創傷。本組隨訪6mo後5例因眼球萎縮進行Ⅱ期眼內容物摘除+義眼台植入術,均保住了完整良好的眼球形態。術後早期開始點抗生素及皮質類固醇眼液,可預防感染,減輕炎症反應,有利於組織修復。術後局部及全身使用廣譜抗生素5~10d,同時應用一定量的皮質類固醇製劑,基本上抑制了眼內炎症和外傷的免疫反應。
複雜的傷情,在顯微鏡下能觀察清楚創緣殘缺程度。探查傷口時,要十分的細緻,避免遺漏,特別對於球結膜下大範圍、高度隆起的血腫應探查鞏膜傷口,因為球結膜組織彈力大,其水腫、出血易遮蓋鞏膜裂口,探查時應剪開球結膜。角膜傷口縫線在基質內不應太少,創口兩側的距離和深度應相等,接近角膜中央處應儘量避免縫線,結紮縫線時張力不應過大。應用顯微器械時操作輕柔,幅度小,無創縫合針銳利易縫合,10-0尼龍線刺激小,對眼球不產生擠壓和牽拉,能保持眼球在原位狀態下縫合關閉傷口,減少眼內容物的繼續流失,使縫合準確、嚴密、平整、保持眼球正常形態,減少術後散光。縫合完畢後,應儘快恢復前房,減少虹膜前粘連。粘彈劑可以協助恢復前房分離粘連,壓迫虹膜復位,保護角膜內皮,控制虹膜出血。
眼球破裂傷後,外界感染源的污染,眼內隱蔽抗原的不斷暴露和提呈是發生眼內炎症的原因。本組病例在常規消毒後,即行1:50的慶大黴素+眼用平衡鹽溶液反復沖洗,沖洗時水流不宜過急,以防止對脫出組織造成二次損傷。術中儘量保留脫出的色素膜組織,因為將脫出的葡萄膜一概切除,固然可以避免將感染源帶入眼內,但對重建眼的正常解剖必然帶來不良影響,而且切除睫狀體容易引起出血,睫狀體受損易發生交感性眼炎和眼球萎縮。但若脫出的色素膜破損及污染嚴重,則宜去除而非還納回眼,避免眼內炎發生。對於脫出的玻璃體組織則應完全清除。
在眼球破裂傷時往往有晶狀體的損傷或脫位,對於從創口脫出的晶狀體應順勢娩出,並注入粘彈劑維持前房。對於外傷性白內障,晶狀體破裂並嵌于創口,在行角鞏膜破裂傷縫合時,先清除破碎的晶狀體皮質,再行縫合。晶狀體混濁尚輕有一定視力者或晶狀體混濁而囊膜完整者,一期可暫不手術,待角膜傷口閉合後行晶狀體手術[4];而晶狀體皮質進入前房與角膜後壁接觸,則需及時處理,可以預防晶狀體皮質過敏性色素炎發生。本組病例術後2wk行外傷性白內障摘除,植入後房型人工晶狀體術後視力均有提高。
目前多主張採用二次手術處理累及後段的眼球穿通傷,首先正確的進行傷口的初期修復,避免傷口內組織嵌頓,對鞏膜傷口大且縫合後眼壓低時,可向玻璃體內注氣或眼用平衡鹽溶液。角膜緣2mm後的鞏膜創口在縫合後創口兩側2mm處應行透熱,防止視網膜脫離。1~3wk後根據眼內及眼後段情況,行Ⅱ期玻璃體手術。考慮到結膜囊在眼球創傷時受到污染,同時常常伴有眼瞼和眼眶的損傷,不宜近期植入義眼台,且應避免1期眼球摘除導致外觀缺陷,給沒有做好充分思想準備的患者造成難以接受的心靈創傷。本組隨訪6mo後5例因眼球萎縮進行Ⅱ期眼內容物摘除+義眼台植入術,均保住了完整良好的眼球形態。術後早期開始點抗生素及皮質類固醇眼液,可預防感染,減輕炎症反應,有利於組織修復。術後局部及全身使用廣譜抗生素5~10d,同時應用一定量的皮質類固醇製劑,基本上抑制了眼內炎症和外傷的免疫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