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第一節 針眼

針眼是眼科的常見病之一, 一年四季都會發生, 起初是出現紅腫, 3到5天之後就會有白色膿頭, 如果眼病出現針眼病症可讓許多人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就來一起認識針眼, 瞭解它的相關病症和治療方法。

針眼是眼科疾病裡面比較常見的症狀之一, 一年四季均能夠發病, 尤其是兒童少年的發病率偏高, 主要多因內熱外毒攻竄上炎導致.其主要特點是胞瞼近瞼緣部生小癤腫, 局部紅腫疼痛起硬結, 易於潰膿, 現代醫學裡面的麥粒腫可參考參照本症進行辨證治療。

一、疾病簡介

針眼是指胞瞼近瞼弦部生小癤腫,

形似麥粒, 易於潰膿的眼病, 稱為針眼, 又名土疳(《證治準繩·雜病·七竅門》)、土瘍(《目經大成·五色瘍》), 俗名偷針(《諸病源候論·目病諸候》)。 相當於西醫學的之麥粒腫。

二、針眼的病因病機

1.風邪外襲, 客於胞瞼而化熱, 風熱壅阻於胞瞼皮膚肌腠之間, 灼爍津液, 變生瘡瘍, 發為本病。

2.過食辛辣炙賻, 脾胃積熱, 循經上攻胞瞼, 致營衛失調, 氣血凝滯, 局部化熱釀膿。

3.餘邪未盡, 熱毒蘊伏, 或素體虛弱, 衛外不固, 易感風邪者, 常反復發作。

三、針眼的臨床表現

初起, 胞瞼微癢痛, 近瞼弦部皮膚微紅腫, 繼之形成局限性硬結, 並有壓痛, 硬結與皮膚相連。 若病變發生於靠小眥部者, 紅腫鍁痛較劇, 並可引起小眥部白睛赤腫。 部分患者可伴有耳前或頜下淋巴結腫大及有壓痛,

甚至伴有惡寒發熱、頭痛等全身症狀。

本病輕者可于數日內自行消散, 重者3—5日後, 於瞼弦近睫毛處出現黃白色膿頭, 形如麥粒。 待腫瘍潰破, 膿出則痛減腫消。 發於瞼內面者, 赤痛較重, 常見瞼內局部充血, 並露出黃色膿點, 可以自行潰破。

四、針眼的診斷依據

1.瞼弦部位出現局限性紅腫硬結, 形如麥粒, 壓痛明顯。

2.胞瞼紅腫。

3.3—5天后紅腫硬結表面出現黃白色膿頭。

五、針眼的鑒別診斷

1.胞腫如桃胞瞼皮膚紅赤, 高腫難睜, 狀如桃李, 腫痛拒按, 白睛赤腫。 相當於西醫學的眼瞼炎性水腫。

2.眼丹發病部位同針眼, 但眼瞼赤痛漫腫, 質硬拒按, 常有惡寒發熱、頭痛等全身症狀。

3.眼癰發病部位在眼瞼皮下, 較針眼病勢兇猛,

紅腫熱痛甚, 化腐成膿範圍大, 可波及全部眼瞼。 並有畏寒高熱、頭痛等全身症狀。

對本病的治療, 原則上在未成膿時, 應辨其風熱或脾胃熱毒上攻而分別施治, 以達退赤消腫促其消散之目的。 已成膿者, 當促其潰膿或切開排膿, 促其早日痊癒。

六、針眼的治療方法

內治

風熱外襲

主證:病初起, 局部微有紅腫癢痛, 並伴有頭痛、發熱、全身不適等, 舌苔薄白, 脈浮數。

證候分析:風與熱邪皆能作癢, 風勝、熱勝亦皆致腫。 今風熱之邪客於胞瞼, 故胞瞼紅腫而癢。 所見全身症, 均為風熱襲表之征。

治法:疏風清熱。

方藥:銀翹散加減。 本方以薄荷、豆豉、荊芥、桔梗、牛蒡子疏風解表, 銀花、連翹清熱解毒, 配竹葉、蘆根、甘草以助清熱。 本病初起證偏風重者,

可加桑葉、菊花;證偏熱重者, 可去荊芥、豆豉, 加黃連、黃芩以助清熱解毒。

熱毒上攻

主證:胞瞼局部紅腫, 硬結較大, 灼熱疼痛, 伴有口渴喜飲, 便秘溲赤, 苔黃脈數等。

證候分析:脾胃蘊熱, 積久熱毒上攻胞瞼, 阻滯脈絡, 營衛失調, 故癤腫紅赤掀痛。

內熱重, 故伴口渴喜飲, 便秘溲赤, 苔黃脈數等症。

治法:清熱瀉火解毒。

方藥:瀉黃散合清胃散加減。 方中石膏、炒山梔清脾胃積熱, 黃連瀉火解毒, 防風助散伏火, 生地、丹皮涼血清熱, 藿香理氣, 當歸和血, 二藥調和營衛, 升麻清熱解毒, 引藥入陽明, 共奏清熱瀉火解毒之功。 若有便秘可加大黃、芒硝;口渴加天花粉清熱生津, 且有助於消腫排膿。

脾胃伏熱或脾胃虛弱

主證:針眼反復發作, 但諸症不重。

證候分析:原患針眼, 餘邪未清, 脾胃伏熱, 不時上攻胞瞼, 阻滯脈絡, 或脾胃虛弱, 氣血不足, 正氣不固, 時感外邪, 以致本病反復發作。 由於正氣虛, 邪氣不盛, 故諸症不重。

治法:清解脾胃伏熱, 或扶正祛邪。

方藥:屬脾胃伏熱者, 宜選清脾散加減。 方中以石膏、梔子、黃芩清脾胃積熱, 為主藥;防風、薄荷、升麻助主藥發散鬱伏之火;赤芍涼血, 散血分瘀熱;枳殼、藿香、陳皮、甘草理氣和中, 振複脾胃氣機。 諸藥合用, 共收瀉脾伏火, 調理脾胃氣機的作用。

屬脾胃虛弱者, 宜選四君子湯為基礎, 酌加當歸、白芍、山楂、神曲、麥芽等, 健脾益氣, 和血消滯, 配伍解毒排膿之晶, 使其標本兼顧, 以收扶正祛邪之功。

外治

(一)未釀膿者, 局部可用濕熱敷以助消散, 或用紫金錠磨汁, 頻塗患部皮膚,消腫止痛。

(二)已成膿者,當切開排膿。若膿頭在眼瞼皮膚面者,切口應與瞼緣平行,膿頭位於瞼內面者,切口應與瞼緣垂直,不可傷及瞼緣,但宜稍大,以利膿液排流。

針法

(一)針刺法常用穴:攢竹、睛明、絲竹空、瞳子寥、陽白、魚腰、四白、承泣、合穀、列缺、外關等。一般針眼生於上瞼近瞼弦靠內眥部,可取攢竹、睛明穴;靠外眥部可取絲竹空、瞳子髏穴;在中間,可取陽白、魚腰穴;在下瞼可取四白、承泣穴。同時配合遠端取穴,如合穀(必用)、列缺、外關等。但需注意,眼部取穴應在小癤紅腫區以外。手法用中刺激或重刺激。

(二)針挑法在肺俞或膏肓穴附近皮膚面,找出紅點一個或數個,若不明顯,可輕刮之後再找。消毒後,用毫針挑破,擠出粘液或血水。

其他治法

可用抗生素眼藥水及眼膏點眼。如諾氟沙星眼液、金黴素眼膏等。

七、針眼的預防

平時應注意眼部衛生,增強體質,避免偏食,有屈光不正者應及時矯治。發病後切忌對局部用力擠壓,要及時治療。見膿頭後及時切開排膿,以免自潰後瘡口不齊,留下明顯疤痕,但嚴重者,少數可發展為眼丹。

本病一般預後良好。只要及時治療,避免對患部用力擠壓,併發症也較少。若能在釀膿後及時切開排膿,愈後可不留明顯疤痕,但嚴重者,有少數可發展為眼丹。

結語:通過上文的瞭解,我們知道平時的時候應該養成眼部衛生習慣,尤其是兒童,他們沒有個人保護意識,所以家長們要監督好,當眼部出現問題時要及時的治療,以防後患。

頻塗患部皮膚,消腫止痛。

(二)已成膿者,當切開排膿。若膿頭在眼瞼皮膚面者,切口應與瞼緣平行,膿頭位於瞼內面者,切口應與瞼緣垂直,不可傷及瞼緣,但宜稍大,以利膿液排流。

針法

(一)針刺法常用穴:攢竹、睛明、絲竹空、瞳子寥、陽白、魚腰、四白、承泣、合穀、列缺、外關等。一般針眼生於上瞼近瞼弦靠內眥部,可取攢竹、睛明穴;靠外眥部可取絲竹空、瞳子髏穴;在中間,可取陽白、魚腰穴;在下瞼可取四白、承泣穴。同時配合遠端取穴,如合穀(必用)、列缺、外關等。但需注意,眼部取穴應在小癤紅腫區以外。手法用中刺激或重刺激。

(二)針挑法在肺俞或膏肓穴附近皮膚面,找出紅點一個或數個,若不明顯,可輕刮之後再找。消毒後,用毫針挑破,擠出粘液或血水。

其他治法

可用抗生素眼藥水及眼膏點眼。如諾氟沙星眼液、金黴素眼膏等。

七、針眼的預防

平時應注意眼部衛生,增強體質,避免偏食,有屈光不正者應及時矯治。發病後切忌對局部用力擠壓,要及時治療。見膿頭後及時切開排膿,以免自潰後瘡口不齊,留下明顯疤痕,但嚴重者,少數可發展為眼丹。

本病一般預後良好。只要及時治療,避免對患部用力擠壓,併發症也較少。若能在釀膿後及時切開排膿,愈後可不留明顯疤痕,但嚴重者,有少數可發展為眼丹。

結語:通過上文的瞭解,我們知道平時的時候應該養成眼部衛生習慣,尤其是兒童,他們沒有個人保護意識,所以家長們要監督好,當眼部出現問題時要及時的治療,以防後患。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