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踝部骨折

病因

外力因素

骨折發生在離暴力作用較遠的部位, 而不發生在暴力直接作用的部位。 骨折是由於暴力通過傳導、杠杆或旋轉作用所致。 例如踝部骨折, 是由於傷患走路時不小心摔倒而導致的骨折。

物理因素

踝部縱向擠壓骨折為脛骨下端粉碎、壓縮骨折 ,踝關節脫位 ,腓骨下段骨折、錯位 ,有時合併下脛腓韌帶損傷。 嚴重破壞了踝部的正常解剖關係 ,踝關節失穩。

臨床表現

踝關節外傷後踝部疼痛、腫脹, 皮下可出現瘀癍、青紫, 不敢活動踝關節, 不能行走。 檢查可見踝關節畸形, 內踝或外踝有明顯壓痛,

並可有骨擦音。

診斷

X線檢查應拍攝踝關節正位、側位和踝穴位片。

根據外傷史、踝部疼痛腫脹畸形及X線表現診斷骨折並不困難。 但在踝關節損傷時, 有時會發生腓骨頸高位骨折, 應注意檢查, 避免漏診。 對於高位的外踝或腓骨骨折, 應注意評價下脛腓關節損傷的可能。 另外, 需注意檢查其他合併損傷, 如周圍韌帶損傷, 腓骨肌腱、跟腱、脛後肌腱等損傷, 距骨骨軟骨損傷, 神經和血管損傷等。

治療

一、無移位骨折

用小腿石膏固定踝關節背伸 90 °中立位, 1~2 周待腫脹消褪石膏鬆動後, 可更換一次, 石膏固定時間一般為 6~8 周。

二、有移位骨折

1.手法復位外固定

手法復位的原則是採取與受傷機制相反的方向, 手法推壓移位的骨塊使之復位。

如為外翻骨折則採取內翻的姿勢, 足部保持在 90 °背伸位, 同時用兩手擠壓兩踝使之復位。 骨折復位後, 小腿石膏固定 6~8 周。

2.手術復位內固定

踝關節骨折的治療, 應要求解剖復位, 對手法復位不能達到治療要求者, 仍多主張手術治療。

踝部骨折食療方

①續斷15克, 薏苡仁15克, 粳米25克, 洗淨, 煮粥。 用於腫脹疼痛甚者。

②生曬參250克, 黃芪250克, 當歸100克, 川芎100克, 濃煎2次取汁, 加鹿角粉50克, 蛋殼粉50克, 紅棗250克, 桃仁250克(炒香研碎), 冰糖300克, 收膏貯罐中, 沖服。 每次l匙, 每日2次。 用於骨折中、後期患者, 可促進骨折癒合。

③蛋殼焙乾, 研末。 每次3克, 每日2次。 用於骨折後各個時期, 能促進骨折癒合。

結語:通過以上文章的介紹大家是不是對踝部骨折的相關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了呢,

踝部骨折在一些特殊的職業上時有發生, 一但出現踝部骨折的現象應急送往醫院進行治療, 避免出現神經和血管損傷。 以上介紹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