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糜爛性胃炎:
急性糜爛性胃炎是以胃粘膜多發性糜爛為特徵的急性胃炎,
常伴有出血。
口服藥物(如水楊酸鹽製劑、保素松、消炎痛、利血平、糖皮質激素等)、酗酒及危重疾病的應激狀態為其常見病因。
本病典型的臨床表現為上消化道出血,
有嘔血和黑糞;但出血量一般不大,
且常呈間歇性,
可自止。
急性糜爛性胃炎的治療原則主要為積極治療原發病,
祛除致病因素,
並做相應的制酸和止血處理。
如果為上消化道大出血應及時給予輸血、輸液、積極補充血容量。
(2)急性化膿性胃炎:
急性化膿性胃炎是胃壁細菌感染引起的化膿性病變。
(3)急性單純性胃炎:
急性單純性胃炎可由化學物質、物理因素、微生物感染或細菌毒素等引起。 其胃粘膜病變主要為充血、水腫, 粘液分泌增多, 表面覆蓋白色或黃色滲出物, 可伴有點狀出血和輕度糜爛, 本病發病多急驟, 主要表現為上腹部不適、疼痛、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 因感染而致病者常伴有急性腸炎而有腹瀉、臍周疼痛,
(4)急性腐蝕性胃炎:
急性腐蝕性胃炎是由於吞服強鹼、強酸或其它腐蝕劑而引起的胃粘膜損傷。 胃部病變在輕者表現為粘膜充血、水腫、糜爛, 重者可有急性潰瘍、胃壁壞死甚或穿孔。 本病在吞服腐蝕劑後即有口腔、咽喉部的燒灼和窒息感、舌水腫、流涎與咽下困難, 並有胸骨後和上腹部劇痛, 亦可有持續呃逆、嘔吐、咳嗽, 發熱可達38℃~39℃, 呼吸困難, 嚴重者嘔吐物呈血性, 出現虛脫、休克甚至併發食管、胃穿孔而引起縱隔炎、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