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慢性表性胃炎的中醫調護

慢性淺表性胃炎缺乏特異性症狀, 症狀的輕重與胃粘膜的病變程度並非一致。 大多數病人常無症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狀如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後飽脹、反酸等。 個別病人伴粘膜糜爛者上腹痛較明顯, 並可有出血。

有些患者常感到上腹飽脹不適、噯氣, 經多所醫院及多次胃鏡檢查均診斷為“淺表性胃炎”, 長期服用多種中西藥並無顯著療效, 醫藥費卻花了不少。 類似的病人並不少見。 其實在這類患者中有不少人伴有失眠、焦慮、煩躁、心慌、疑病等神經精神症狀, 有些病人總是疑慮自己患有胃癌而到處求醫,

反復要求做胃鏡檢查。

中醫對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調護, 主要體現以下三個方面:

(1)精神調護:古語雲:“百病皆生於鬱”, “一有怫鬱, 百病乃生。 ”說明了情志失和是許多疾病的致病因素, 當然中醫胃病(慢性淺表性胃炎)亦不例外。 其實, 在《內經》時代就有了情志致病的相關記載, 如“思傷脾”“怒則氣逆, 甚則嘔血飧泄”等。 現代醫學目前亦證實了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發生和病情變化均和情志息息相關。 故對慢性淺表性胃炎進行精神調護是非常重要的。

《內經》雲:“觀其志意, 與其病也”, “告之以其敗, 語之以其善, 開之以其所苦。 ”及後代醫書中“善養其病者, 調之、護之, 務期安靜, 醫藥有當, 自能速去。 ”均告訴我們對於本病不僅需要醫藥治療,

而且需要情緒、心理等諸多方面調護加以配合。 廣大醫者應有高度同情心, 關心體貼病人, 想病人之所想, 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來減輕和消除病人的心理負擔, 平息和緩解病人長期憂鬱、急躁不安等不良情緒。 只有這樣才會大大避免本病的發生和提高臨床療效。

(2)飲食調理:胃為水穀之海, 主受納和腐熟水穀, 與脾相合, 共化氣血, 以養周身。 食有不慎, 則極易損其功能, 礙其升降。 故慢性淺表性胃炎辨證調護中, 飲食調理亦有重要作用, 其主要包括 “食養”和“食療”兩個方面①飲食有節:早在《內經》就認識到“飲食自倍, 腸胃乃傷”, “生病起於過用”, “食飲者, 熱無灼灼, 寒無滄滄”。 故對慢性淺表性胃炎病人應避免暴飲暴食、嗜食肥甘厚味、醇酒濁乳、辛辣香燥刺激之品;宜食清淡、富有營養,

軟硬寒熱得宜。 同時應注意飲食衛生, 以防“病從口入”。 ②配合食療:《素問·髒氣法時論篇》雲:“毒藥攻邪, 五穀為養, 五果為助, 五畜為益, 五菜為充, 氣味合而服之, 以補益精氣。 ”可見祖國醫學十分重視食療。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食療, 宜結合病人的體質, 疾病屬性來進行。 如脾胃虛寒之人, 平素宜食生薑、胡椒等溫中散寒之品;胃陰不足之人, 宜食百合、梨、藕、蜂蜜、牛奶等甘潤生津之品;氣滯不和的患者, 可多用蘿蔔、金橘餅、橘皮等;而脾胃虛弱者, 宜以紅棗、山藥、蓮子肉等品為輔助。

(3)生活調攝:《素問·上古天真論篇》指出:“其知道者, 法於陰陽, 和於術數, 食飲有節, 起居有常, 不妄作勞……。 ”因而調攝情志,

節制飲食, 動靜結合, 勞逸適度, 順應四時……對防治慢性淺表性胃炎有重要意義。

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調護細節雖多, 但重要一個原則是“時時顧護胃氣”。 胃氣一敗, 百病由生;胃氣得養, 氣血化生, 內能和調於五臟六腑, 外能灑陳于營衛經絡, 有利於恢復。

相關用戶問答
  • 4回答

    淺表性胃炎的飲食要注意哪些呢?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淺表性胃炎的患者應當避免吃各種刺激性食物如烈性酒、濃縮咖啡、生蒜芥末等對胃粘膜有損傷的食物,同時避免吃過硬、過酸、過辣、過冷、過熱和過分粗糙的食物。可選用易於消化食品並注意少用... [詳細答案]

  • 4回答

    淺表性胃炎的危害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淺表性胃炎的危害很大,會應先消化吸收功能紊亂:從而導致胃部本身病變及營養代謝、植物神經功能調節、內分泌激素釋放水準、生長發育機能以及整體免疫機能的全身影響,成為繼發其它疾病的重... [詳細答案]

  • 4回答

    淺表性胃炎的危害都會有哪些呢?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會引發患者的食欲不振,還會有身體不適:上腹部疼痛,食用冷、硬、辛辣或其他刺激食品會症狀加重。胃內氣體增多,經由食管排出,導致打嗝頻繁。 [詳細答案]

  • 3回答

    慢性淺表性胃炎

    您好,如果患者出現胃部有點糜爛並有數顆0.5mm息肉,這種情況最好是進行手術治療,然後避免息肉病變,如果出現癌變的話,後果非常嚴重,患者還要注意補充營養,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會刺激患者的胃粘膜... [詳細答案]

  • 3回答

    慢性淺表性胃炎,吐了,不舒服怎麼辦

    你這是有一些脾胃虛寒的一些症狀,但也有胃氣上逆的一些症狀脾胃虛寒可以服用一些像理中丸之類的中成藥,但具體服用什麼藥,要根據你的舌苔脈象和你自己的症狀來正確處方,像這中成藥效果較好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