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癢是許多皮膚病共有的一種自覺症狀, 如果只有皮膚瘙癢而無原發性皮膚損害, 則稱為瘙癢症。 老年性瘙癢症多由於皮脂腺分泌功能減退、皮膚乾燥和退行性萎縮等因素引起, 以軀幹多見。 冬季瘙癢症常因寒冷誘發, 多發生於冬季氣溫急劇變化時, 特別是從寒冷的室外進入溫暖的室內或在夜間脫衣睡覺時, 便開始瘙癢。
冬季瘙癢症因複雜, 內因主要為機體內在的疾病, 如神經衰弱、腦動脈硬化、甲狀腺機能異常、阻塞性黃疸、糖尿病、貧血、腎炎、習慣性便秘等。 外因多為外來的刺激, 如工作和生活中接觸粉塵,
預防皮膚瘙癢首先要認真查找病因, 積極治療引起皮膚瘙癢的原有慢性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皮膚保濕, 加強對皮膚的護理。
冬季要適當減少洗澡次數。 冬天應根據季節氣候及個人的皮膚狀況適當減少洗澡次數。 年輕人每週2次, 老年人皮膚更加乾燥, 一周1次即可。 洗澡的時間不要過長, 水溫以40度為宜。 洗澡不要選擇鹼性偏大的香皂, 宜選用含有滋潤成分的沐浴露, 而且儘量減少沐浴露的使用次數, 浴後即刻全身塗抹有滋潤保濕功能的潤膚劑。
最好穿質地柔軟的純棉衣物, 衣服要寬鬆、舒適, 貼身。 不少人冬日肌膚乾燥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貼身衣服含有化纖類物質。 化纖類物質更容易引發靜電, 導致肌膚乾燥, 因此純棉內衣是冬日肌膚滋潤的最佳選擇。 同時還要確保衣服不要太緊。 應儘量穿長衣褲, 以防寒風直接吹皮膚而使皮膚更加乾燥。
科學合理的膳食搭配。 冬季天氣乾燥, 平時應多飲水, 補充肌體和皮膚的水分喪失。 如果感到口渴時才想起喝水, 人體已經處於缺水狀態, 而人體一旦缺水就會從皮膚中奪取水分, 因此最好養成定時定量喝水的習慣。 在洗澡前或後喝一杯溫開水, 可以補充全身的血液容量。 在飲食方面, 要儘量多攝入些富含維生素A、E的食物, 如胡蘿蔔, 捲心菜及花生、芝麻等, 必要的時候也可以按醫囑補充適量的維生素。
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溫濕度適宜。 避免氣候環境變化對皮膚的刺激, 特別是寒風的侵襲。 特別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 遇事豁達開朗。 保持大便通暢, 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便秘者可多吃一些含纖維素較高的食物,
如果出現劇烈瘙癢, 甚至紅斑、丘疹, 滲出, 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抗組織胺藥、維生素類藥物對瘙癢都有一定治療或輔助作用, 去炎松霜、皮炎平霜也是較好的外用藥。 也可選用防風通聖丸或潤燥止癢顆粒等中成藥, 有很好的止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