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名:白芷
以根入藥,
有祛病除濕、排膿生肌、活血止痛等功能。
主治風寒感冒、頭痛、鼻炎、牙痛。
赤白帶下、痛癤腫毒等症,
亦可作香料。
性味歸經:辛,
溫。
歸胃、大腸、肺經。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
祛風止痛,
宣通鼻竅,
燥濕止帶,
消腫排膿。
用於感冒頭痛,
眉棱骨痛,
鼻塞流涕,
鼻鼽,
鼻淵,
牙痛,
帶下,
瘡瘍腫痛。
白芷食療:
川芎白芷魚頭湯:中醫學上認為,
春日的鼻淵,
牙痛,
帶下,
瘡瘍腫痛。
白芷食療:
川芎白芷魚頭湯:中醫學上認為,
春日的氣候特徵是以風氣為主令,
而風邪既可單獨作為致病因素,也可與其他邪氣聯合而令人致病。
它一可傷人上部,
表現為傷風感冒,
如鼻塞、流涕、咽癢等。
二為風邪變化無常,
上下竄擾,
或游走於經脈之中。
逆於上,
可直達額頂;犯於下,
可侵及腰膝脛腓等。
三為“風勝則動”,
其症以動為特點,
故常見肢體運動異常,
如抽搐、痙攣、顫抖甚至角弓反張、頸項強直等症也往往責之於風,
而列為風病。
四為兼雜為病 ,
即指風邪常與其他邪氣相兼合併侵犯人體,
如風寒濕三氣雜至而侵犯人體,
即風熱外感、風寒外感、風濕麻痹等。
以川芎白芷煲魚頭則有去風邪的功效。
白芷粥:將白芷擇淨,
放入鍋中,
加清水適量,
浸泡5 ̄10分鐘後,
水煎取汁,
加大米煮為稀粥,
每日1~2劑,
連續2~3天。
中醫認為,
白芷性味辛、溫,
入肺、胃經,
有祛風解表,
祛風止痛,
消腫排膿,
燥濕止帶,
宣通鼻竅之功,
本品辛香溫散,
升浮透達,
為散風寒而解表,
開頭竅而止痛良藥。
《本草綱目》言其"治鼻淵鼻衄,
齒痛,
眉棱骨痛"。
《本草求真》言其"氣溫力厚,
通竅行表,
為足陽明經祛風濕主藥,
故能治陽明一切頭面諸疾"。
煮粥服食,
對風寒頭痛,
鼻塞齒痛,
鼻涕長流,
不聞香臭者,
用之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