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酒方:當歸15g, 防風15g, 杜仲18g, 牛膝18g, 秦艽20g, 獨活20g, 續斷20g, 川芎15g, 地黃20g, 黃芪15g, 人參15g, 枸杞15g, 威靈仙15g, 桂枝12g, 細辛6g, 以上藥物加48°~50°白酒2.5 kg, 同時加冰糖250 g 置適量容器內密封20 天, 每隔3 天攪拌1 次藥液, 20 天后先取上清液, 再把藥物渣液絞盡取液後過濾, 每次口服50 ml, 每日2~3 次。
防風、獨活、秦艽祛風濕, 除痹痛;牛膝、續斷、杜仲強筋健骨補肝腎;地黃、當歸、白芍活血養血,
中醫教你如何正確泡藥酒
藥酒包含酒和藥物的雙重功效, 但主要是藥用。 俗話說“酒乃百藥之長”, 酒本身也有藥的作用;而且, 酒可以把藥材中脂溶性、水溶性的有效成分全部溶出, 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藥效。 “酒借藥勢、藥借酒力”, 酒和藥能互相提高作用。 如果說平時單用藥時能發揮三分藥力, 那麼在藥酒中即可達六到八分。 而且酒和藥混合後, 酒勁會加大, 如果平時能喝半杯酒, 對於藥酒, 就只能喝一口。
每次喝一兩半
將藥材泡入酒中, 室內常溫保存, 但是要注意密閉、避光, 每天搖動數次, 這被稱為“冷浸法”, 是最常用的。 還有一種“熱煮法”――將藥材放入酒中加熱煮, 可以溫陽解表。 但是此種做法酒易揮發, 使度數變低, 不宜長期保存, 因此只適合於短期內服用。
當藥酒的顏色不再加深, 表明藥物的有效成分已經停止滲出, 藥酒濃度已達到最大, 就可以服用了。 一般來說, 動物類藥酒浸泡1~2周才可以服用, 而植物類藥酒3~5天就可以了。 有些貴重藥材, 可反復浸泡, 離喝光前尚有1寸的液高時再次續入新酒繼續浸泡。
一旦出現下述情況, 就不要服用了, 如藥酒質地混濁、絮狀物明顯、顏色變暗、表面有一層油膜、酒味轉淡、有很明顯的酸敗味道等。
飲用時, 每次喝一兩到一兩半。 不善飲酒者可將藥酒兌在黃酒或冷開水中, 按量飲用。 滋補類藥酒服用時間沒有限制;而治療用的藥酒, 最好不要在空腹或者吃飯時用;安神類藥酒, 適合在睡前1~2小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