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殺人無罪, 大黃救人無功”, 是指世人喜進溫補而忌攻下的用藥心理, 提示我們滋補類的中藥應慎用, 不然補身不成反傷身。
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 滋補之風漸漸盛行, 人參、冬蟲夏草、鹿茸、阿膠等名貴中藥材被不少商家大肆宣傳所謂的功效, 似乎把進補與養生間畫上了等號。
溫補之藥並非人人適宜。 中醫還有“虛不受補”、“六腑以通為補”等說法。 對於進補不當的危害, 古人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如清代學者莫文泉在《研經言·用藥論二》中指出, “凡藥能補虛者, 皆能留邪……何必朋參芪而仇硝黃哉。 ”清代醫家龍繪堂在《蠢子醫》中也指出,
大黃這類攻下威力比較強的中藥也絕非洪水猛獸, 大黃瀉熱通便、破積行淤、解毒止痛的功效被歷代名醫所稱道。 在辨證準確的前提下, 很多醫家巧用大黃妙手回春。 所以, 該補的時候補, 該瀉的時候還是要瀉。
我們可以留意一下身邊那些長壽的老人,
所以, 廣大讀者朋友們切不可迷信補品, 養生之前一定要辨明體質, 以免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