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呼吸道疾病高發的季節裡, 咳嗽又是一大流行病, 然而在咳嗽當中除了乾咳外, 少不了出現那令人討厭的咳吐物—痰, 然而面對這熟悉的咳吐物你又瞭解多少呢?現在, 下面就為大家一一剖識痰。
“痰”是體內水液停聚凝結而形成的一種質稠濁而黏的病理產物。 形成痰的病因很多, 如外感六淫、飲食不當、情志刺激、過勞少動等, 影響肺、脾、腎等髒的氣化功能, 以致水液未能正常輸布而停聚結成痰。 由痰濁停聚所導致的證候, 是為痰證。
根據痰的性狀和兼症的不同, 痰證有寒痰、熱痰、濕痰、燥痰等之分。
濕痰:
濕痰多由脾失健運, 濕鬱氣滯所致。 症見咳吐多量稠痰, 痰滑易咯, 胸脘痞悶, 噁心嘔吐, 眩暈, 肢體困重, 食少口膩, 舌苔白膩或白滑, 脈緩或滑。
治療原則:燥濕化痰
代表方:二陳湯, 其方劑組成:法半夏、橘紅各15克, 茯苓9克、炙甘草4.5克, 其功用燥濕化痰, 理氣和中。 本方也常用於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胃病、梅尼埃病、神經性嘔吐等病中, 可是由於本方性燥, 故燥痰者慎用;吐血、消渴、陰虛、血虛者忌用本方劑。
熱痰:
熱痰多因為邪熱內盛, 灼精為痰;或痰鬱生熱化火, 痰濁與火熱互結而成。 症見咳吐黃痰, 咯吐不舌紅苔黃脈滑數;以及由痰熱所導致的胸痛, 眩暈, 驚癇等。
治療原則:清熱化痰
代表方:清氣化痰丸, 其方劑組成:陳皮、杏仁、枳實、黃芩、瓜蔞仁、茯苓各30克,
燥痰:
燥痰多由燥邪灼津, 煉液為痰所致。 症見咳嗽嚴重或嗆咳, 咯痰不爽, 或痰黏成塊, 或痰中帶血, 胸悶胸痛, 口鼻乾燥, 舌幹少津, 苔幹, 脈澀等。
治療原則:潤燥化痰
代表方:貝母瓜蔞散, 其方劑組成:貝母4.5克、瓜蔞3克、天花粉、茯苓、橘紅、桔梗各2.5克, 其功用潤肺清熱, 理氣化痰。 本方劑可用於肺結核、肺炎等燥痰症中, 但對於肺腎陰虛、虛火上炎的咳嗽, 就不適合了。
寒痰:
寒痰多由於陽虛生寒, 水濕不運, 寒與痰濁凝滯所致。 症見咳吐白痰, 胸悶脘痞, 氣喘哮鳴, 畏寒肢冷, 舌苔白膩, 脈弦滑或弦緊等。
治療原則:溫化寒痰
代表方:苓甘五味姜辛湯,
注意:上述的方劑成分的劑量是成人的份量, 若特殊人群小孩、老人服用, 需要向專業的醫護人員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