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引火湯治口渴案析

高某, 男, 90歲, 2013年11月20日初診。 患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肺心病、支氣管擴張伴感染”入院, 西醫予抗感染、化痰、解痙平喘等治療後咳喘減輕, 痰量減少, 唯口乾渴難耐, 飲水不解, 自訴“口幹的一點唾沫都沒有, 舌頭在嘴裡不能打彎”, 中醫先後予沙參麥冬湯、增液湯、生脈散等與之, 效不明顯。 1月前曾因右肱骨骨折固定手術。 刻診:口乾渴, 咳嗽, 咯灰綠黏痰, 動則氣喘, 右上肢骨折處疼痛, 夜寐差, 納差, 大便幹, 小便稍不暢, 平素畏寒, 舌嫩紅裂紋少津, 無苔, 脈弦細, 雙尺浮。

辨證治則及方藥:腎陰損及陽, 治以補腎填精、溫陽助氣為主,

處引火東加減:熟地90克, 麥冬30克, 巴戟天30克, 五味子15克, 茯苓15克, 炙甘草10克, 石斛20克, 玄參30克, 生曬參15克, 山萸肉15克, 肉桂3克(後下), 陳皮10克, 清半夏10克, 3劑, 水煎服, 日1劑。

隨訪:藥進1劑半, 口渴大大緩解, 3劑藥後舌有少量津液, 仍無苔, 守方加減治療1周, 口渴緩解, 有少量薄白苔。

按:患者口渴、納差、咳嗽、咯痰、舌紅苔少, 辨證屬肺胃陰傷, 沙參麥冬湯之類應屬對症, 用後卻絲毫無效。

患者年過九旬, 疾病日久, 伴畏寒, 脈弦細尺浮, 非單純肺胃陰傷, 病位應更深一層。 “腎在液為唾”, 口幹少唾, 治當在腎。 《溫病條辨》中治療下焦溫病肝腎陰傷者, 以複脈湯甘寒滋潤為主, 但此患者素畏寒, 有陽虛一面, 不宜徒用甘寒, 且“善補陽者, 必于陰中求陽, 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

必于陽中求陰, 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 陰陽兩虛, 當滋陰填精補其體, 溫陽化氣助其用, 受《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中引火湯治療無苔驗案啟示, 果斷投之, 用後得效。

對比以前處方, 麥冬、玄參、石斛、生曬參、五味子等均用過而無效, 此次以重用熟地為主, 加入巴戟天溫腎填精, 肉桂助陽氣化, 療效較好, 也驗證了患者重度口渴因于腎陰虛津液不足, 陽虛失於氣化所致。 患者納差, 查CA199(腫瘤標誌物的一種)升高, 因年高不能耐受胃鏡檢查而作罷。 熟地用90克可否有滋膩礙胃之弊?初起也頗躊躇, 但想起國醫大師裘沛然在《壺天散墨》中總結張景嶽運用熟地經驗及自己臨床體會, 認為若辨證得當,

非重用不為功, 故仍放膽投之, 臨床觀察也未見飲食有大的影響, 此正印證《內經》所語:“有故無殞, 亦無殞也。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