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 大家都有聽說過脾虛, 但是對於脾虛的症狀卻不是很瞭解。 那麼, 脾虛的症狀有哪些呢?脾虛怎麼調理呢?下面, 帶著這些疑問, 一起到文章中看看, 脾虛吃什麼食物效果好吧!
脾虛, 為中醫名詞術語。 泛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臟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證。 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等證型。 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 或久病體虛所引起。 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 脾虛則運化失常, 並可出現營養障礙, 水液失於布散而生濕釀痰, 或發生失血等症。
臨床表現
脾虛證是指脾臟虛弱而引起的病證, 其病情比較繁雜, 主要有嘔吐、泄瀉、水腫、出血、經閉、帶下、四肢逆冷、小兒多涎等臨床表現。
1.脾氣虛
腹脹納少, 食後脹甚, 肢體倦怠, 神疲乏力, 少氣懶言, 形體消瘦, 或肥胖浮腫, 舌苔淡白。
2.脾陽虛
大便溏稀, 納少腹脹, 腹痛綿綿, 喜溫喜節按, 形寒氣怯, 四肢不溫, 面目無華或浮腫, 小便短少或白帶多而清晰色白, 舌苔白滑。
3.中氣下陷
在脾氣虛見症基礎上, 有氣陷臨床表現, 如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等。
4.脾不統血
在脾氣虛見症基礎上, 有慢性出血臨床表現, 如月經過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 除出血外, 必兼見脾氣虛弱的一些症狀。
診斷
脾虛以脾氣虛、脾陽虛更為常見, 多有腹脹、痞滿、消瘦、肢乏、泄瀉(或大便先硬後溏,
1.嘔吐。
2.泄瀉。
3.水腫。
4.出血。
5.帶下。
6.經閉。
7.多涎。
8.生風。
9.如球。
10.生熱。
預防
1.脾虛證的宜忌食物
(1)宜食食物
應食用具有補脾益氣、醒脾開胃消食的食品, 如粳米、秈米、鍋巴(焦鍋)、薏米、熟藕、粟子、山藥、扁豆、豇豆、牛肉、雞肉、兔肉、牛肚、豬肚、桂魚、葡萄、紅棗、胡蘿蔔、馬鈴薯、香菇等。
(2)忌食食物
不應食用性質寒涼, 易損傷脾氣的食品, 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莧菜、茭白、萵筍、金針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綠豆、豆腐、蓧麥等;味厚滋膩,
2.食療
脾胃是人體納運食物及化生氣血最重要的臟腑, 對脾胃病患者來說, 食療亦不可缺少, 但必須根據病人平素的體質和病情不同來選擇飲食, 即所謂“辨證施食”, 若平素脾胃虛寒的人, 或寒證的胃痛、腹痛、泄瀉等, 應多食性味辛熱的蔥、薑、韭、蒜、胡椒等, 若脾胃虛弱的人, 宜食用紅棗、山藥、扁豆、芡實、蓮子肉等。 若胃熱素盛的人, 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甘寒生津之品;若氣機阻滯者, 宜多食蘿蔔、佛手、金橘, 或用橘皮做成的調料。
結語:通過以上的介紹是不是對脾虛已經有所瞭解了呢?如果出現以上幾種症狀的就可以診斷為脾虛了。 以上分享了有關脾虛的症狀以及脾虛的治療方法, 希望通過本文的分享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