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檢查對慢阻肺(COPD)診斷意義不大。 但在併發感染時, 實驗室檢查痰塗片可見大量中性粒細胞;痰培養可檢出各種病原菌, 常見者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卡他摩拉菌、肺炎克雷伯桿菌等。 COPD主要通過病史、體征和輔助檢查結果進行診斷。
1、肺功能檢查
肺功能檢查是判斷氣流受限的客觀指標, 其重複性好, 對COPD的診斷、嚴重程度評價、疾病進展、預後及治療反應等均有重要意義。 吸入支氣管舒張劑後FEV1/FVC%肺過度充氣, 使肺總量、功能殘氣量和殘氣容積增高, 肺活量減低。 TLC增加不及RV增加的程度大, 故RV/TLC增高。
2、胸部X線檢查
X線檢查對確定肺部併發症及與其他疾病鑒別有重要意義。 COPD早期X線胸片可無明顯變化, 以後出現肺紋理增多、紊亂等非特徵性改變;主要X線征為肺過度充氣:肺容積增大, 胸腔前後徑增長, 肋骨走向變平, 肺野透亮度增高, 橫膈位置低平, 心臟懸垂狹長, 肺門血管紋理呈殘根狀, 肺野外周血管紋理纖細稀少等, 有時可見肺大皰形成。 併發肺動脈高壓和肺原性心臟病時, 除右心增大的X線征外,
3、胸部CT檢查
CT檢查一般不作為常規檢查。 但是在鑒別診斷時CT檢查有益, 高解析度CT對辨別小葉中心型或全小葉型肺氣腫及確定肺大皰的大小和數量, 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對預計肺大皰切除或外科減容手術等的效果有一定價值。
4、血氣檢查
當FEV1右心衰竭的COPD患者均應做血氣檢查。 血氣異常首先表現為輕、中度低氧血症。 隨疾病進展, 低氧血症逐漸加重, 甚至出現呼吸衰竭和高碳酸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