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茯苓】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茯苓又叫茯菟、茯靈、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絳晨伏胎、雲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 茯苓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 茯苓的食用方法有茯苓麥冬粥、茯苓栗子粥、茯苓酒、茯苓茶、黃芪茯苓湯等。

藥名:茯苓

別名:茯菟、茯靈、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絳晨伏胎、雲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

性味:甘、淡, 平。

歸經:歸心經、肺經、脾經、腎經。

功能: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

1、茯苓皮:茯苓菌核的外皮, 功能利水腫。

2、赤茯苓:削去外皮後的淡紅色部分, 功能滲利濕熱。

3、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後的白色部分, 亦稱茯苓, 切成小方塊,

功能滲濕健脾。

4、茯神:白茯苓中心抱有細松根者, 切成方形薄片, 功能寧心安神。

5、茯苓:是健脾多於去濕。

6、雲苓皮:是去濕大於健脾。

主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10-15g;或入丸散。 寧心安神用朱砂拌。

藥材基源: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乾燥菌核。

炮製:

茯苓:用水浸泡, 洗淨, 潤後稍蒸, 及時切取皮和塊或切厚片, 曬乾。

朱茯苓:取茯苓塊以清水噴淋, 稍悶潤, 加朱砂細粉撒布均勻, 反復翻動, 使其外表粘滿朱砂粉末, 然後晾乾, (每茯苓塊100斤, 用朱砂粉30兩)

1、茯苓治皮水, 四肢腫, 水氣在皮膚中, 四肢聶聶動者:防己三兩, 黃耆三兩, 桂枝三兩, 茯苓六兩, 甘草二兩。 上五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分溫三服。 (《金匱要略》防己茯苓湯)

2、茯苓用於小便不利, 水腫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滲濕, 而藥性平和, 利水而不傷正氣, 為利水滲濕要藥。 凡小便不利、水濕停滯的症候, 不論偏於寒濕, 或偏於濕熱, 或屬於脾虛濕聚, 均可配合應用。 如偏於寒濕者, 可與桂枝、白術等配伍;偏於濕熱者, 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屬於脾氣虛者, 可與黨參、黃耆、白術等配伍;屬虛寒者, 還可配附子、白術等同用。

3、茯苓治皯:白蜜和茯苓塗上, 滿七日。 (《補缺肘後方》)

4、茯苓用於脾虛泄瀉, 帶下茯苓既能健脾, 又能滲濕, 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 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 常與黨參、白術、山藥等配伍。 有可用為補肺脾, 治氣虛之輔佐藥。

5、茯苓治頭風虛眩, 暖腰膝,

主五勞七傷:茯苓粉同曲米釀酒飲。 (《綱目》茯苓酒)

6、茯苓用於痰飲咳嗽, 痰濕入絡, 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滲濕, 又具健脾作用, 對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 停聚化生痰飲之症, 具有治療作用。 可用半夏、陳皮同用, 也可配桂枝、白術同用。 治痰濕入絡、肩酸背痛, 可配半夏、枳殼同用。

7、茯苓治下虛消渴, 上盛下虛, 心火炎爍, 腎水枯涸, 不能交濟而成渴證:白茯苓一斤, 黃連一斤。 為末, 熬天花粉作糊, 丸梧桐子大。 每溫湯下五十丸。 (《德生堂經驗方》)

8、茯苓用於心悸, 失眠等症茯苓能養心安神, 故可用於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 常與人參、遠志、酸棗仁等配伍。

9、茯苓治心汗, 別處無汗, 獨心孔一片有汗, 思慮多則汗亦多, 病在用心, 宜養心血:以艾湯調茯苓末服之。

(《證治要訣》)

10、茯苓抗癌。 臨床常用治療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潰瘍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屬脾虛濕盛、痰飲內停、濕熱壅結者。

11、茯苓治心虛夢泄, 或白濁:白茯苓末二錢。 米湯調下, 日二服。 (《仁齋直指方》)

12、茯苓治水腫;本品味甘而淡, 甘則能補, 淡則能滲, 藥性平和, 既可祛邪, 又可扶正, 利水而不傷正氣, 實為利水消腫之要藥。 可用治寒熱虛實各種水腫。 治療水濕內停所致之水腫、小便不利, 常與澤瀉、豬苓、白術、桂枝等同用, 如五苓散(《傷寒論》)。

13、茯苓治丈夫元陽虛憊, 精氣不固, 余瀝常流, 小便白濁, 夢寐頻泄, 及婦人血海久冷, 白帶、白漏、白淫, 下部常濕, 小便如米泔, 或無子息(不育):黃蠟四兩, 白茯苓四兩(去皮、作塊, 用豬苓一分,

同於瓷器內煮二十餘沸, 出, 日干, 不用豬苓)。 上以茯苓為末, 熔黃蠟為丸, 如彈子大。 空心細嚼, 滿口生津, 徐徐咽服, 以小便清為度。 (《局方》威喜丸)

14、茯苓治脾腎陽虛水腫, 可與附子、生薑同用, 如真武湯(《傷寒論》);用於水熱互結, 陰虛小便不利水腫, 與滑石、阿膠、澤瀉合用, 如豬苓湯(《傷寒論》)

15、茯苓治胃反吐而渴, 欲飲水者:茯苓半斤, 澤瀉四兩, 甘草二兩, 桂枝二兩, 白術三兩, 生薑四兩。 上六味, 以水一鬥, 煮取三升, 納澤瀉再煮取二升半, 溫服八合, 日三服。 (《金匱要略》茯苓澤瀉湯)

16、茯苓治痰飲;本品善滲泄水濕, 使濕無所聚, 痰無由生, 可治痰飲之目眩心悸, 配以桂枝、白術、甘草同用, 如苓桂術甘湯(《金匱要略》);若飲停於味而嘔吐者, 多和半夏、生薑合用, 如小半夏加茯苓湯(《金匱要略》)。

17、茯苓治濕瀉:白術一兩,茯苓(去皮)七錢半。上細切,水煎一兩,食前服。(《原病式》茯苓湯)

18、茯苓治脾虛泄瀉;本品能健脾滲濕而止瀉,尤宜於脾虛濕盛泄瀉,可與山藥、白術、薏苡仁同用,如參苓白術散(《和劑局》)

19、茯苓治飧泄洞利不止:白茯苓-兩,南木香半兩(紙裹炮)。上二味,為細末,煎紫蘇木瓜湯調下二錢匕。(《百一選方》)

20、茯苓茯苓味甘,善入脾經,能健脾補中,常配以人參、白術、甘草,治療脾胃虛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如四君子湯(《和劑局方》)。

21、茯苓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薑半斤,茯苓三兩(一法四兩)。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金匱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湯)

22、茯苓治心悸,失眠;本品益心脾而寧心安神。常用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多於黃芪、當歸、遠志同用,如歸脾湯(《濟生方》);若心氣虛,不能藏神,驚恐而不安臥者,常與人參、龍齒、遠志同用,如安神定志丸(《醫學心悟》)。

23、茯苓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茯苓四兩,桂枝,白術各三兩,甘草二兩。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小便則利。(《金匱要略》苓桂術甘湯)

24、茯苓治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幹,煩躁不得眠,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豬苓十八銖(去皮),澤瀉一兩六銖,白術十八銖,茯苓十八銖,桂枝半兩(去皮)。上五味,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傷寒論》五苓散)

25、茯苓治水腫:白水(淨)二錢,茯苓三錢,郁李仁(杵)一錢五分。加生薑汁煎。(《不知醫必要》茯苓湯)

26、茯苓治小便多、滑數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幹山藥(去皮,白礬水內湛過,慢火焙乾)。上二味,各等分,為細末。稀米飲調服之。(《儒門事親》)

茯苓用藥禁忌:

陰虛而無濕熱、虛寒滑精、氣虛下陷者慎服茯苓。

1、《本草經集注》:“馬藺為之使。惡白斂。畏牡蒙、地榆、雄黃、秦艽、龜甲,忌米醋。

2、張元素:“如小便利或數,服之則損人目。如汗多入服之,損元氣。”

3、《得配本草》:“氣虛下陷、水涸口幹俱禁用。”

4、《本草經疏》:“病人腎虛,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虛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茯苓】茯苓的食用方法:

茯苓配伍澤瀉:二者均為甘淡之品能導水下行通利膀胱.但茯苓性平偏於健脾滲濕;澤瀉性寒善瀉腎及膀胱之熱 以除下焦濕熱.二藥合用利水滲濕之功尤著且能勝熱用於治療水濕停滯下焦之水腫、小便不利、泄瀉等證屬偏熱者.

如偏於寒濕者,可與桂枝、白術等配伍。

偏於濕熱者,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

茯苓配伍酸棗仁:茯苓補益心脾而安心神;酸棗仁養肝血而安心神.二者合用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之功效用於治療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心神失養之心悸、失眠健忘、食少納呆等症.

屬於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芪、白術等配伍。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屬虛寒者,還可配附子、白術等同用。

茯苓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術、山藥等配伍。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藥。

茯苓配伍車前子:兩藥均有利水作用.但茯苓健脾滲濕;車前子利尿通淋.二者伍用 則利水通淋作用加強用於治療濕濁內停、偏滲大腸所引起的瀉下如水、量多、但尿量減少者.

茯苓對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停聚化生痰飲之症,可用半夏、陳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術同用。

茯苓治痰濕入絡、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殼同用。用於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與人參、遠志、酸棗仁等配伍。

茯苓茯苓含茯苓多糖、葡萄糖、蛋白質、氨基酸、有機酸、脂肪、卵磷脂、腺嘌呤、膽鹼、麥角甾醇、多種酶和鉀鹽。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鉀、鈉、氯等電解質的排出;有鎮靜及保護肝臟、抑制潰瘍的發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茯苓還用作茯苓餅、茯苓酥和茯苓酒等。有的國家將茯苓作為海軍常用藥物及滋補品的原料。在溫度較大的地區和場所,茯苓可作為重要的食療品種,經常食用可健脾去濕,助消化,壯體質。

開胃湯:茯苓15克,淮山藥12克,穀麥芽各30克,鮮、幹鴨胗各1個,煮湯飲服。治小兒消化不良,不思飲食。

茯苓陳皮薑汁茶:茯苓25克,陳皮5克,水煎,飲服時加入生薑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嘔吐。

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陳皮5克,粳米適量,煮粥食。治小兒脾虛泄瀉,小便不利。

茯苓薏米餅:茯苓、薏米、白麵粉各30克,白糖適量,研成細末和勻壓成餅,蒸熟。適合小兒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茯苓麥冬粥

功效:本方以茯苓寧心安神,麥冬養陰清心,粟米除煩熱。用於心陰不足,心胸煩熱,驚悸失眠,口乾舌燥。

材料:茯苓、麥冬各15克,粟米100克。

做法:粟米加水煮粥;二藥水煎取濃汁,待米半熟時加入,一同煮熟食。

來源:《聖惠方》。

茯苓栗子粥

功效:本方用茯苓補脾利濕,栗子補脾止瀉,大棗益脾胃。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便溏腹瀉。

材料:茯苓15g,栗子25g,大棗10個,粳米100g。

做法:加水先煮栗子、大棗、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時徐徐加入,攪勻,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調味食。

茯苓酒

功效:凡氣血虛弱、陰陽兩虧所出現的腰酸、腿軟、體倦乏力、遺精陽痿、鬚髮早白、心悸失眠、食欲減退等均宜服用。

材料:茯苓60克、大棗20枚、當歸12克、枸杞12克、白酒1500毫升。

做法:將上藥切碎裝瓦壇內,倒人白酒、密封浸泡15天,每隔3日振搖一次,每日飲服1-2次,每次10-15毫升。

茯苓餅

功效:本方用茯苓、人參補氣益脾,以人參延緩衰老。用於補虛,抗衰延年。

材料:茯苓200克,人參10克,麵粉800克。

做法:二藥分別研為細末,加食鹽少許,同麵粉加水揉成麵團,做成約重100克的餅子若干,烙熟。每次食1個。

來源:《重訂瑞竹堂經驗方》(原方稱“丹”,實為點心)。

茯苓膏

功效:常服用本品對老年性浮腫、肥胖症以及預防癌腫均有稗益。

材料:白茯苓500克、白蜜1000克。

做法:先將白茯苓研為細末,以水漂去浮者,取下沉者,濾去水,再漂再曬,反復3次,再為細末,拌白蜜和勻,加熱熬至滴水成珠即可,然後裝瓶備用,每日2次,每次12-15克,白開水送服。

沉香茯苓

功效:適用於小便白濁。

材料:茯苓35克,沉香40克。

做法:將茯苓與沉香共研細末.每次服5克,睡前服。

黨參茯苓

功效:適用於腹瀉。

材料:茯苓12克,黨參13克,白扁豆8克,薏笖仁,白術各11克,炙甘草4克。

做法:將上料水煎服。

茯苓茶

功效:益脾和胃,滲濕利水,適用於胃癌,肝癌。

材料:茯苓24克。

做法:將茯苓加水煮沸.代茶飲。

茯苓肉片

功效:補腎養肝,烏髮潤膚。

材料:茯苓60克,黑芝麻60克,菊花瓣適量,豬瘦肉絲200克、水澱粉,鹽,黃酒,沙拉油各適量

做法:

1、茯苓治淨,控幹,黑芝麻治淨,用沸水燙透,控幹,搗成細屑;肉絲加鹽,黃酒,水澱粉抓勻上漿。

2、鍋內加清水,茯苓,黑芝麻用旺火燒開,改小火燒約10分鐘,改回旺火,氽入肉絲,撒菊花瓣,用鹽調味,淋少許沙拉油即成。

茯苓金菇

功效:茯苓健脾胃,對腸胃來說有改善消化吸收的功能,而金針菇和香菇,纖維質豐富,不僅好吃,也可促進腸胃時蠕動,幫助消化。

材料:茯苓1兩,金針菇500克,香菇3,胡蘿蔔絲、薑絲、蔥段適量,生粉少許。

做法:

1、香菇切絲、茯苓以2碗水燉30分鐘備用。

2、起油鍋,以蔥段、薑絲爆香,然後放入胡蘿蔔絲金針菇和香菇拌炒。

3、倒入 茯苓湯汁、拌炒均勻並勾芡,以少許食鹽調味,灑上蔥花即可起鍋。

茯苓雞肝湯

功效:本湯適用于小兒疳積,身體虧虛。

材料:雞肝30克,茯苓10克。

做法:上述三味共煮,吃肝喝湯。連服10次。

陳皮茯苓湯

功效:陳皮茯苓湯能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主治瘡瘍痰濁凝結之證。

材料:陳皮、半夏各15g,茯苓9g,甘草5g。

做法:水煎服。

防己茯苓湯

材料:防己三兩 黃芪三兩 桂枝三兩 茯苓六兩 甘草二兩

做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來源:方出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皮水為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已茯苓湯主之。

黃芪茯苓湯

功效:補益氣血,養陰生津,主治氣血兩虛之便秘、直腸脫垂等。

材料:黃芪、熟地黃各9g,牡蠣、炒白術、麥冬各6g,茯苓、防風各3g,炙甘草lg,浮小麥30g。

用法:水煎服。

來源:《醫宗金鑒》

土鴨茯苓湯

材料:土鴨750克、茯苓15克 陳皮10克 白術15克 山藥(幹)15克 紫河車5克、薑10克 鹽3克

做法:

1、將土鴨洗淨,斬成小件.

2、生薑去皮洗淨,切片

3、山藥去皮,洗淨,切塊

4、湯煲內注入清水,上旺火燒開,將土鴨放入鍋內

5、待沸後撇淨浮沫,再放入陳皮、白術、山藥、茯苓、薑片,改中火煮約60分鐘

6、待土鴨熟爛時,將湯倒出,沖入紫河車粉,加入精鹽、攪勻後即可飲用.

陳皮茯苓粥

功效:健脾燥濕,化痰祛脂,主治不孕症。

材料:陳皮、茯苓各10克,梗米100克。

做法:將陳皮、茯苓先加水煮,去渣取汁,與梗米同煮為粥。

用法:作早晚餐食用。

茯苓胖頭魚

功效:益氣補虛,健腦增智。

材料:鱅魚1200克、茯苓20克 冬筍30克、5克 鹽3克 味精1克 大蔥5克 薑5克 黃酒15克

做法:

1、將魚去鱗、鰓、腸,洗淨

2、剔下魚肉,用刀背砸成肉泥,切下魚頭備用

3、冬筍洗淨切片

4、大蔥、薑洗淨切分別切末

5、茯苓磨成粉

6、將魚泥放入碗中,與茯苓粉、澱粉、鹽、味精、蔥末、薑末、黃酒調配成魚丸泥料

7、將魚頭放在沙鍋中,加冷水沒過魚頭

8、把肉泥做成的魚丸下入沙鍋中,緩緩升溫加熱

9、至魚丸定型後,再調加鹽、味精和筍片,待魚頭煨燉熟透即可.

沉香拌茯苓

功效:適用於小便白濁。

材料:茯苓35克,沉香40克。

做法:將茯苓與沉香共研細末.每次服5克,睡前服。

如小半夏加茯苓湯(《金匱要略》)。

17、茯苓治濕瀉:白術一兩,茯苓(去皮)七錢半。上細切,水煎一兩,食前服。(《原病式》茯苓湯)

18、茯苓治脾虛泄瀉;本品能健脾滲濕而止瀉,尤宜於脾虛濕盛泄瀉,可與山藥、白術、薏苡仁同用,如參苓白術散(《和劑局》)

19、茯苓治飧泄洞利不止:白茯苓-兩,南木香半兩(紙裹炮)。上二味,為細末,煎紫蘇木瓜湯調下二錢匕。(《百一選方》)

20、茯苓茯苓味甘,善入脾經,能健脾補中,常配以人參、白術、甘草,治療脾胃虛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如四君子湯(《和劑局方》)。

21、茯苓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者:半夏一升,生薑半斤,茯苓三兩(一法四兩)。上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金匱要略》小半夏加茯苓湯)

22、茯苓治心悸,失眠;本品益心脾而寧心安神。常用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多於黃芪、當歸、遠志同用,如歸脾湯(《濟生方》);若心氣虛,不能藏神,驚恐而不安臥者,常與人參、龍齒、遠志同用,如安神定志丸(《醫學心悟》)。

23、茯苓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茯苓四兩,桂枝,白術各三兩,甘草二兩。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小便則利。(《金匱要略》苓桂術甘湯)

24、茯苓治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幹,煩躁不得眠,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豬苓十八銖(去皮),澤瀉一兩六銖,白術十八銖,茯苓十八銖,桂枝半兩(去皮)。上五味,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傷寒論》五苓散)

25、茯苓治水腫:白水(淨)二錢,茯苓三錢,郁李仁(杵)一錢五分。加生薑汁煎。(《不知醫必要》茯苓湯)

26、茯苓治小便多、滑數不禁:白茯苓(去黑皮)、幹山藥(去皮,白礬水內湛過,慢火焙乾)。上二味,各等分,為細末。稀米飲調服之。(《儒門事親》)

茯苓用藥禁忌:

陰虛而無濕熱、虛寒滑精、氣虛下陷者慎服茯苓。

1、《本草經集注》:“馬藺為之使。惡白斂。畏牡蒙、地榆、雄黃、秦艽、龜甲,忌米醋。

2、張元素:“如小便利或數,服之則損人目。如汗多入服之,損元氣。”

3、《得配本草》:“氣虛下陷、水涸口幹俱禁用。”

4、《本草經疏》:“病人腎虛,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虛寒精清滑,皆不得服。”

【茯苓】茯苓的食用方法:

茯苓配伍澤瀉:二者均為甘淡之品能導水下行通利膀胱.但茯苓性平偏於健脾滲濕;澤瀉性寒善瀉腎及膀胱之熱 以除下焦濕熱.二藥合用利水滲濕之功尤著且能勝熱用於治療水濕停滯下焦之水腫、小便不利、泄瀉等證屬偏熱者.

如偏於寒濕者,可與桂枝、白術等配伍。

偏於濕熱者,可與豬苓、澤瀉等配伍。

茯苓配伍酸棗仁:茯苓補益心脾而安心神;酸棗仁養肝血而安心神.二者合用有補益心脾、養血安神之功效用於治療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心神失養之心悸、失眠健忘、食少納呆等症.

屬於脾氣虛者,可與黨參、黃芪、白術等配伍。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屬虛寒者,還可配附子、白術等同用。

茯苓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泄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術、山藥等配伍。可用為補肺脾,治氣虛之輔佐藥。

茯苓配伍車前子:兩藥均有利水作用.但茯苓健脾滲濕;車前子利尿通淋.二者伍用 則利水通淋作用加強用於治療濕濁內停、偏滲大腸所引起的瀉下如水、量多、但尿量減少者.

茯苓對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停聚化生痰飲之症,可用半夏、陳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術同用。

茯苓治痰濕入絡、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殼同用。用於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與人參、遠志、酸棗仁等配伍。

茯苓茯苓含茯苓多糖、葡萄糖、蛋白質、氨基酸、有機酸、脂肪、卵磷脂、腺嘌呤、膽鹼、麥角甾醇、多種酶和鉀鹽。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鉀、鈉、氯等電解質的排出;有鎮靜及保護肝臟、抑制潰瘍的發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茯苓還用作茯苓餅、茯苓酥和茯苓酒等。有的國家將茯苓作為海軍常用藥物及滋補品的原料。在溫度較大的地區和場所,茯苓可作為重要的食療品種,經常食用可健脾去濕,助消化,壯體質。

開胃湯:茯苓15克,淮山藥12克,穀麥芽各30克,鮮、幹鴨胗各1個,煮湯飲服。治小兒消化不良,不思飲食。

茯苓陳皮薑汁茶:茯苓25克,陳皮5克,水煎,飲服時加入生薑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嘔吐。

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陳皮5克,粳米適量,煮粥食。治小兒脾虛泄瀉,小便不利。

茯苓薏米餅:茯苓、薏米、白麵粉各30克,白糖適量,研成細末和勻壓成餅,蒸熟。適合小兒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茯苓麥冬粥

功效:本方以茯苓寧心安神,麥冬養陰清心,粟米除煩熱。用於心陰不足,心胸煩熱,驚悸失眠,口乾舌燥。

材料:茯苓、麥冬各15克,粟米100克。

做法:粟米加水煮粥;二藥水煎取濃汁,待米半熟時加入,一同煮熟食。

來源:《聖惠方》。

茯苓栗子粥

功效:本方用茯苓補脾利濕,栗子補脾止瀉,大棗益脾胃。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便溏腹瀉。

材料:茯苓15g,栗子25g,大棗10個,粳米100g。

做法:加水先煮栗子、大棗、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時徐徐加入,攪勻,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調味食。

茯苓酒

功效:凡氣血虛弱、陰陽兩虧所出現的腰酸、腿軟、體倦乏力、遺精陽痿、鬚髮早白、心悸失眠、食欲減退等均宜服用。

材料:茯苓60克、大棗20枚、當歸12克、枸杞12克、白酒1500毫升。

做法:將上藥切碎裝瓦壇內,倒人白酒、密封浸泡15天,每隔3日振搖一次,每日飲服1-2次,每次10-15毫升。

茯苓餅

功效:本方用茯苓、人參補氣益脾,以人參延緩衰老。用於補虛,抗衰延年。

材料:茯苓200克,人參10克,麵粉800克。

做法:二藥分別研為細末,加食鹽少許,同麵粉加水揉成麵團,做成約重100克的餅子若干,烙熟。每次食1個。

來源:《重訂瑞竹堂經驗方》(原方稱“丹”,實為點心)。

茯苓膏

功效:常服用本品對老年性浮腫、肥胖症以及預防癌腫均有稗益。

材料:白茯苓500克、白蜜1000克。

做法:先將白茯苓研為細末,以水漂去浮者,取下沉者,濾去水,再漂再曬,反復3次,再為細末,拌白蜜和勻,加熱熬至滴水成珠即可,然後裝瓶備用,每日2次,每次12-15克,白開水送服。

沉香茯苓

功效:適用於小便白濁。

材料:茯苓35克,沉香40克。

做法:將茯苓與沉香共研細末.每次服5克,睡前服。

黨參茯苓

功效:適用於腹瀉。

材料:茯苓12克,黨參13克,白扁豆8克,薏笖仁,白術各11克,炙甘草4克。

做法:將上料水煎服。

茯苓茶

功效:益脾和胃,滲濕利水,適用於胃癌,肝癌。

材料:茯苓24克。

做法:將茯苓加水煮沸.代茶飲。

茯苓肉片

功效:補腎養肝,烏髮潤膚。

材料:茯苓60克,黑芝麻60克,菊花瓣適量,豬瘦肉絲200克、水澱粉,鹽,黃酒,沙拉油各適量

做法:

1、茯苓治淨,控幹,黑芝麻治淨,用沸水燙透,控幹,搗成細屑;肉絲加鹽,黃酒,水澱粉抓勻上漿。

2、鍋內加清水,茯苓,黑芝麻用旺火燒開,改小火燒約10分鐘,改回旺火,氽入肉絲,撒菊花瓣,用鹽調味,淋少許沙拉油即成。

茯苓金菇

功效:茯苓健脾胃,對腸胃來說有改善消化吸收的功能,而金針菇和香菇,纖維質豐富,不僅好吃,也可促進腸胃時蠕動,幫助消化。

材料:茯苓1兩,金針菇500克,香菇3,胡蘿蔔絲、薑絲、蔥段適量,生粉少許。

做法:

1、香菇切絲、茯苓以2碗水燉30分鐘備用。

2、起油鍋,以蔥段、薑絲爆香,然後放入胡蘿蔔絲金針菇和香菇拌炒。

3、倒入 茯苓湯汁、拌炒均勻並勾芡,以少許食鹽調味,灑上蔥花即可起鍋。

茯苓雞肝湯

功效:本湯適用于小兒疳積,身體虧虛。

材料:雞肝30克,茯苓10克。

做法:上述三味共煮,吃肝喝湯。連服10次。

陳皮茯苓湯

功效:陳皮茯苓湯能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主治瘡瘍痰濁凝結之證。

材料:陳皮、半夏各15g,茯苓9g,甘草5g。

做法:水煎服。

防己茯苓湯

材料:防己三兩 黃芪三兩 桂枝三兩 茯苓六兩 甘草二兩

做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來源:方出東漢張仲景《金匱要略》:皮水為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已茯苓湯主之。

黃芪茯苓湯

功效:補益氣血,養陰生津,主治氣血兩虛之便秘、直腸脫垂等。

材料:黃芪、熟地黃各9g,牡蠣、炒白術、麥冬各6g,茯苓、防風各3g,炙甘草lg,浮小麥30g。

用法:水煎服。

來源:《醫宗金鑒》

土鴨茯苓湯

材料:土鴨750克、茯苓15克 陳皮10克 白術15克 山藥(幹)15克 紫河車5克、薑10克 鹽3克

做法:

1、將土鴨洗淨,斬成小件.

2、生薑去皮洗淨,切片

3、山藥去皮,洗淨,切塊

4、湯煲內注入清水,上旺火燒開,將土鴨放入鍋內

5、待沸後撇淨浮沫,再放入陳皮、白術、山藥、茯苓、薑片,改中火煮約60分鐘

6、待土鴨熟爛時,將湯倒出,沖入紫河車粉,加入精鹽、攪勻後即可飲用.

陳皮茯苓粥

功效:健脾燥濕,化痰祛脂,主治不孕症。

材料:陳皮、茯苓各10克,梗米100克。

做法:將陳皮、茯苓先加水煮,去渣取汁,與梗米同煮為粥。

用法:作早晚餐食用。

茯苓胖頭魚

功效:益氣補虛,健腦增智。

材料:鱅魚1200克、茯苓20克 冬筍30克、5克 鹽3克 味精1克 大蔥5克 薑5克 黃酒15克

做法:

1、將魚去鱗、鰓、腸,洗淨

2、剔下魚肉,用刀背砸成肉泥,切下魚頭備用

3、冬筍洗淨切片

4、大蔥、薑洗淨切分別切末

5、茯苓磨成粉

6、將魚泥放入碗中,與茯苓粉、澱粉、鹽、味精、蔥末、薑末、黃酒調配成魚丸泥料

7、將魚頭放在沙鍋中,加冷水沒過魚頭

8、把肉泥做成的魚丸下入沙鍋中,緩緩升溫加熱

9、至魚丸定型後,再調加鹽、味精和筍片,待魚頭煨燉熟透即可.

沉香拌茯苓

功效:適用於小便白濁。

材料:茯苓35克,沉香40克。

做法:將茯苓與沉香共研細末.每次服5克,睡前服。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蘆筍的功效與作用

    蘆筍抗癌作用 為什麼蘆筍有如此功能呢?蘆筍中含有豐富的抗癌元素之王----硒,硒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組成部分,能阻止致癌物質過氧化物和自由基的形成,防止造成基因突變,刺激環腺苷的積累,抑制癌細胞中... [詳細答案]

  • 1回答

    柚子的功效與作用

    柚子不但營養價值高,而且還具有健胃、潤肺、補血、清腸、利便等功效,可促進傷口癒合,對敗血病等有良好的輔助療效。此外,由於柚子含有生理活性物質皮甙,所以可降低血液的黏滯度,減少血栓的形成,故而對腦血管... [詳細答案]

  • 1回答

    花椒的功效與作用

    花椒能除各種肉類的腥氣,促進唾液分泌,溫中散寒,除濕,止痛,殺蟲,解魚腥毒。發熱病人禁用,陰虛火旺之人忌食,孕婦忌食。 [詳細答案]

  • 1回答

    西洋參的功效與作用

    西洋參又名花旗參、洋參。入肺、胃經具有補氣養陰,清熱生津功效,用於氣虛陰虧、內熱、咳喘痰血、虛熱煩倦、消渴、口燥咽幹。西洋參味甘、微苦,性涼。 主要用益肺陰,清虛火,生津止渴。用於治療肺虛久嗽、咳... [詳細答案]

  • 1回答

    海藻面膜的功效與作用

    用小勺弄兩小勺海藻到小碗內,然後加入 1:4 的水或昭貴的水水,即1 小勺海藻加4 小勺水,加水的時候同進用面膜棒以打雞蛋的方式攪拌,這時你會發現海藻釋放出好多膠原蛋白出來噢。 得溫水的效果要比涼...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