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神經科>正文

三叉神經痛診斷與治療方法

三叉神經痛”有時也被稱為“臉痛”, 容易與牙痛混淆。 是一種發生在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內反復發作的陣發性劇烈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是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常見病之一。 多數三叉神經痛於40歲起病, 多發生於中老年人, 女性尤多, 其發病右側多於左側。 該病的特點是:在頭面部三叉神經分佈區域內, 發病驟發, 驟停、閃電樣、刀割樣、燒灼樣、頑固性、難以忍受的劇烈性疼痛。 那麼三叉神經痛診斷與治療方法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必要的有選擇性的檢查:

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血電解質一般無特異性改變,

發病時血象可稍偏高。

2.血糖、免疫專案、腦脊液檢查如異常則有鑒別診斷意義。

影像學檢查

血管造影、CT及MRI等檢查:部分病人可發現顱底畸形血管。 以下檢查項目如異常, 則有鑒別診斷意義。

1.腦電圖、眼底檢查。

2.顱底攝片。

3.胸透、心電圖。

三叉神經痛的治療方法匯總

西藥療法

1.卡馬西平開始每日2次, 以後可每日3次。 每日0.2~0.6g, 分2~3次服用, 每日極量1.2g。 服藥24h~48h後即有鎮痛效果。

2.苯妥英鈉別名大倫丁, 為白色粉末, 無臭, 味微苦。 易溶于水, 幾乎不溶於乙醚或氯仿, 在空氣中易潮解。

針灸治療

1.普通針刺療法針灸治療在臨床上應用方便, 安全快捷, 副作用小。 主穴:風池、翳風、下關、手三裡、合穀。 配穴:第1支疼痛者加太陽, 陽白, 撈竹, 頭維。 第2、3支疼痛者加太陽、四白、下關、聽會、地倉、承漿、迎香。

行重刺激法, 並留針。

2.針刺三叉神經周圍支針刺眶上孔, 眶下孔、後上齒槽孔及頦孔, 直接針刺三叉神經周圍支, 待出現同側分支的分佈區疼痛及麻脹反應, 而獲迅速的鎮痛效果。 所持針刺手法, 系提插撚轉強刺激, 不論陰陽補瀉, 對初針患者採用臥位, 手法宜輕, 以免引起暈針, 或產生懼怕情緒。

3.利用蜜蜂針刺療法:蜜蜂蜇針中含有的蜂針液, 對神經系統有明顯作用。 結合針灸原理取穴治療, 往往會收到良好效果。

三叉神經周圍支封閉療法

三叉神經周圍支封閉是臨床治療三叉神經痛的常用方法。 注射的部位主要是三叉神經分支通過的骨孔, 如眶上孔、眶下孔、下齒槽孔、頦孔、翼齶孔等。 所用藥物包括無水乙醇、苯酚溶液、多柔比星、鏈黴素等。

三叉神經周圍支封閉治療止痛範圍局限, 其效果與操作者的技術水準和患者的病情程度也關係密切, 因此, 多數病人在半年至2年內復發。

三叉神經周圍支阻滯根據注射部位分為:眶上神經阻滯術, 眶下神經阻滯術, 後上齒槽神經阻滯術, 上頜神經阻滯術, 頦神經阻滯, 下齒糟神經阻滯和下頜神經阻滯術。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