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眾心理:人人都覺得她美極了

心理學家在研究朋輩影響時總要面對這樣一個問題:人們確實是態度發生了轉變呢, 還是只是在臨場演戲?

哈佛大學一小撮別有用心的心理學家利用行為實驗伴隨大腦掃描的創新方法, 證明了朋輩影響真的可以在價值觀層面改變人的態度。 至少在他們的實驗中, 男人對女人相貌的評價改變了。

十四名幸運的男同學被邀請參加了一項辛苦的任務:給180名女郎的面孔的吸引力打分。 他們打完分以後, 再給他們看之前幾百名被試給這些女郎的平均分。 事實上這些平均分是研究人員事先設定的,

有的比被試自己的評價要高, 有的要低。

大約半小時後, 這些被試再次給同樣的面孔評分, 這次在評分的同時, 他們還接受了大腦的掃描。 掃描結果發現被試大腦中跟獎賞相關的腦區其活躍程度跟他們之前看到的別人對這些面孔的評價很有關係。

我們來比較一下那些被同一個被試給予相同評分的面孔。 按理說被試看到這些面孔, 相應腦區的啟動程度應該是一樣的。 而事實上, 那些所謂其他被試評價更高的面孔引發了更多的獎賞相關腦區活動。 被試在第二次打分時, 也提高了對這些面孔的吸引力評級。 而那些所謂其他被試評價更低的面孔引發了更少的腦區啟動, 第二次打分時的吸引力評級也降低了。

研究者通過一個金錢遊戲定位了大腦中和即時獎賞有關的區域——眶額葉皮層和伏隔核。 被試看到被其他人評為更有吸引力的女性面孔時啟動的正是這兩個腦區。

心理學家不是第一次用腦成像證據來證明社會因素能夠改變我們對事物的價值觀。 品酒研究中的被試兩次都喝同樣的酒, 第一次以為這瓶酒價格不菲, 另一次以為不過是個便宜貨。 當被試以為酒的價格不菲時, 他們大腦中與獎賞有關的通路啟動更強烈。 本文介紹的研究用類似的實驗告訴我們, 我們看到某個人的臉時感受到的愉悅不單純是因為我們覺得這張臉好看, 其他人對此臉的評價也會影響我們的判斷。

這些對社會影響力的神經基礎的研究使我們認識到,

來自朋輩的壓力不僅在意願上改變我們, 讓我們接受他人的意見和社會規範, 同時也在改變我們的動機, 讓我們覺得這麼做簡直是是理所應當。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