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荸薺小菌核稈腐病

症狀特點 危害莖和葉莖。 患部變黑腐爛, 葉莖變軟倒折, 其內腔密生針頭大小的黑色小菌核;地下根部及球莖有的亦變褐壞死。

病原及發病特點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的小粒菌核菌[Sclerotium spp.包括S.oryzae Catt., (小球菌核) 和S.oryzae Catt.Var.irregulareRoge r(小黑菌核)]。 病菌以菌核隨病殘體遺落在土中越冬。 翌年菌核隨灌溉水飄浮水面, 接觸荸薺植株基部, 萌發菌絲侵入致病。 長期深灌有利於發病。 後期離水過早過幹, 會加重發病。 品種間抗病性差異情況不明。

防治方法

1、注意尋找抗病品種。

2、加強肥水管理。 增施有機質肥和鉀肥, 避免偏施氮肥, 適時噴施葉麵肥,

促植株穩生穩長;管好水層, 避免長期深灌, 中期適當露曬田, 後期防止斷水過早、過度。

3、早噴藥預防控病。 于封行後噴施20%三環唑井岡黴素懸浮劑800倍液, 或30%噻井可濕粉l000倍液, 或22%雙井水劑400倍液, 或4O%異稻瘟淨600倍液, 或40%克瘟散l000倍液, 2~3次, 隔l0~l5天1次, 交替噴施, 前密後疏, 著重噴植株葉狀莖下部。 噴藥時排幹田水, 48小時後再按植株生育所需回水。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