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虎杖的炮製方法

虎杖又名大活血、山茄子、大接骨。 載《雷公炮炙論》。 系蓼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的根莖及根。 分根繁殖第2年或播種第3年, 春、秋季將根挖出, 除去鬚根, 洗淨, 趁鮮切段或厚片, 乾燥。 鮮根可隨采隨用。

炮製方法】《雷公炮炙論》:“采得後, 細銼, 卻用上虎杖葉裹一夜, 出, 曬乾用。 ”《千金要方》:“去頭去土, 曝幹, 切。 ”現行, 取原藥材, 除去雜質及鬚根, 洗淨, 潤透, 切厚片, 乾燥。

【飲片性扶】呈不規則厚片, 表面皮部較薄, 木部寬廣, 棕黃色, 有放射狀紋理, 皮部與木部易分離。 根莖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狀, 周邊棕褐色, 質堅硬。 氣微, 味微苦、澀。

【品質要求】虎杖按乾燥品計算,

含總葸醒以大黃素(C15H10O5)計, 不得少於1.5%。

【炮製作用】虎杖性味微苦, 微寒。 歸肝、肺、膽經。 具有祛風利濕, 散瘀定痛, 止咳化痰的功能。 用於關節痹痛, 濕熱黃疸, 肺熱咳嗽, 閉經, 癥瘕, 瘡瘍腫毒, 跌打損傷, 毒蛇咬傷。 如治傷折血瘀不散的虎杖散(《聖濟總錄》);治腹內積聚, 四肢沉重, 月經不通的虎杖煎(《千金要方》)。 淨選去除雜質, 提高潔淨度。 切片, 便於煎出有效成分, 保證療效。

【炮製研究】虎杖切制始載于南北朝劉宋時代《雷公炮炙論》。 以後歷代亦以淨制、切制、銼碎為主。 現今多切片浸酒或粉碎入丸散用。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