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白及的炮製方法

白及又名白雞兒、白給、白芨。 載《神農本草經》。 系蘭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的乾燥塊莖。 夏、秋二季採挖, 除去殘莖、鬚根, 洗淨, 置沸水中煮或蒸至內無白心, 哂至半幹, 撞去粗皮, 曬乾或烘乾。

炮製方法】1.白及:《炮炙大法》:“水洗切。 ”《壽世保元》:“切片。 ”現行,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 大小分檔, 洗淨, 悶潤至透, 切薄片, 乾燥。

2.白及粉:《得配本草》:“或研用, 或磨用。 ”現行, 洗淨曬乾, 研或磨成細粉。

【飲片性狀】白及星不規則的薄片, 表面類白色, 角質樣, 半透明, 微顯筋脈小點, 具黏性, 質脆。 氣微, 味淡而微苦, 嚼之有黏性。 白及粉淡黃白色, 無臭, 味苦, 用水濕潤有黏性。

【炮製作用】白及性味苦、甘、澀, 微寒。 歸肺、胃、肝經。 具有收斂止血, 消腫生肌的功能。 用於咯血, 吐血, 衄血, 便血, 外傷出血, 癰瘡腫毒, 燙灼傷, 手足皸裂, 肛裂及肺結核咳血、潰瘍病出血。 切片或研粉, 便於臨床內服外用。 如治咯血的白及枇杷丸(《證治準繩》);治瘡癤癰疽的鐵箍散(《保嬰撮要》);治瘰鬁腋汁不幹的白及散(《活幼心書》)。

【炮製研究】白及煨制始見於唐代《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宋代有淨制去須、燒炭存性。 明代多為切制、焙乾、研粉。 清代偶有炒制。 現代多切片生用或研粉用。 “若刀箭湯火損傷, 為末可敷, 生肌止痛”(《本草正義》)。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