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膽礬的炮製方法

膽礬又名石膽。 載《神農本草經》。 系硫酸鹽類膽礬族礦物膽礬的晶體Chalcanthite或系硫酸作用於銅而製成的含水硫酸銅結晶。 主含含水硫酸鋼(CuSO4·SH20)。 全年均可採挖, 採挖後, 選擇藍色、有玻璃光澤的結晶;或以硫酸作用丁銅片或氧化銅而制得。

炮製方法】1.膽礬《洪氏集驗方》:“洗。 ”《朱氏集驗方》:“飛過。 ”現行, 取原藥材, 除去雜質, 搗成碎塊。

2.煆膽礬《蘇沈良方》:“燒。 ”《聖濟總錄》:“煆令白, 去火毒。 ”“煆過細研。 ”《普濟方》:“用黃泥襄, 炭火煆令通赤。 ”《一草亭目科全書》:“用紅棗去核, 入礬在內, 火上燒, 半生半熟。 ”《握靈本草》:“膽礬三錢燒研……”“用北棗一枚去核, 入膽礬紙包煆赤出火毒。

”現行, 取淨膽礬, 置耐火容器, 用武火加熱熔化, 繼續煆至膨脹鬆脆, 完全乾燥, 停火, 放涼, 碾成細粉。

【飲片性狀】膽礬為不規則的碎塊, 表面不平坦, 藍色或淡藍色, 常附有白色粉霜。 質較輕, 性脆, 打碎後斷面藍色具較強光澤。 能溶于水, 水呈鮮豔藍色。 氣無, 味澀。 煆膽礬呈粉末狀, 白色(無水硫酸銅)。

【炮製作用】膽礬性味酸、辛, 寒;有毒。 歸肝、膽經。 具有湧吐, 解毒, 去腐功能。 膽礬多生用, 用於中風, 癲癇, 喉痹, 喉風, 痰涎奎塞, 痔瘡, 腫毒。 如治酒面熱盛, 咽喉腫結閉塞的膽礬丸(《仁齋直指方》), 治喉內結核不消的保安散(《普濟方》), 治熱病口舌生瘡的石膽散(《太平聖惠方》), 治療瘡毒氣結硬如石的拔毒散(《楊氏家藏方》)。 煆膽礬兼具收斂、燥濕功能,

用於走馬牙疳, 風弦爛眼, 甲疽。 如治眼忽結腫的洗眼石膽散(《聖濟總錄》);膽礬燒研泡湯日洗治風弦爛眼;用北棗一枚去核, 入膽礬紙包煆赤出火毒, 研末敷, 治走馬牙疳(《握靈本草》);膽礬匙上煆紅, 加麝香少許, 敷於齒齦上治小兒齒疳(《活幼口議》):石膽一兩, 於火上燒煙盡, 研末, 外敷治甲疽胬肉疼痛。

【炮製研究】古人所用膽礬, 原是天然產物, 可夾雜酸不溶物(黏土礦物等), 現在入藥用的都是人工製品, 酸不溶物應低於光譜法檢出限量。 熱分析曲線特徵為:吸熱150℃(大)、290℃(中到大)、805℃(中)、860℃(大);110~170℃失重33.7%(理論值為28%), 相當CuSO4·5H2O→CuSO4·H20;170~290℃失重8%.第二次脫水時CuSO4·H2O→CuSO4;290~800℃失重9.3%。 800~870℃失重17%, 反映CuSO4→CuO+SO3的分解。 炮製時應煆至白色, 即硫酸銅脫完全部結晶水;如出現黑紅色, 表明硫酸銅已進一步變為氧化銅,

煆制太過。

散荊條件下, 酸性介質中有一定量銅被溶出, 故能刺激胃壁知覺神經, 經反射延髓嘔吐中樞, 引起反射性嘔吐, 以達治療目的。 服後胃內的銅溶液雖多, 但可隨食物吐出, 即使有入腸其量甚微, 亦不致遺留後患。 膽礬外用, 可溶性銅能與蛋白質結合生成不溶性蛋白化合物而沉澱, 故其濃溶液對局部黏膜具有腐蝕作用, 可退翳。 稀溶液有收斂制泌作用。 此外, 由於黏膜的吸收, 可補充體內銅之不足。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