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中學生談戀愛已經是司空見慣的現象, 不再是大驚小怪的事情。 成雙入對的校園情侶牽牽手走在大街上是極其正常的事情, 然而, 因中學生的特殊身份, 早戀的心理特點也是截然不同。
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現, 好奇心驅使
少男少女的中學生, 正處於花季的年齡, 他們“像霧像雨又像風”, 有著特別的心理態勢, 特別的情感欲望, 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現, 性的成熟等生理的急劇變化, 必然伴隨著心理的相應變化, “自然意識、性意識”等青春期特有的心理特徵逐漸形成, 他們對異性充滿著神秘感,
學業壓力大, 尋求精神解放
應該教育造成中學生精神壓力大, 他們通過戀愛尋求解脫, 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態與學校一味追求升學率、名校率的融合, 使得中學生被束縛在書山題海中, 教學內容的落後, 教學方法的古板……壓得學生喘不過氣, 嚴重壓抑了中學生的個性和全面發展, 他們在現實中苦不敢言, 愁無處訴。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他們急需把自己對社會、家庭、學校的不滿向他人發洩以尋求解脫, 這種欲望很容易使情竇初開的中學生找到他心目中自認為值得傾訴且又同病相憐的她(他),
青少年早戀的心理特點
朦朧性:青少年對於早戀發展的結局並不明確, 早戀的青少年僅僅是渴望與異性單獨接觸, 而對未來家庭的組建、處理戀愛和學業之間關係、區別友誼和愛情等問題都缺乏明確的認識。
矛盾性:早戀的青少年其內心充滿了矛盾, 既想和其喜歡的異性接觸, 又害怕被父母發現。 可以說早戀的過程中愉快和痛苦是並存的。 對於暗戀的早戀者而言, 這種矛盾性還表現在是否向愛慕者宣示愛意(表白)的矛盾。
變異性:友情是充滿變化、極不穩定的, 因為青少年往往欠缺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及經歷, 導致雙方缺乏互信;關係一般都難以持久。
差異性:青少年的早戀行為有明顯的差異。 在行為方式上, 極其隱蔽, 通過書信、電話、手機或者網路等傳遞感情, 進行秘密的私下溝通和感情交流, 家長和老師難以發現, 但也有青少年會公開他們的關係, 在許多場合出雙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