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代行銷大師阿爾·裡斯與傑克·特勞特首次提出“定位”這一概念, 如今, 定位也成為了職場中不可缺少的一段必經之路。
資源法則
資源是成功的基礎條件。 在生活中, 大部分資源以物質形態出現, 如金錢以及其他所有能看得見的財產;一些資源以非物質形態出現, 如知識、技能、思想、精神、理念以及自身的素質等;還有的資源介於兩者之間, 如人際關係、父母的傳承或特殊的機遇等等。
假如月收入是一百塊, 那就表明所擁有的資源在一百塊的水準上;假如月薪是一萬塊, 那就表明所擁有的資源處在一萬塊的水準,
此外, 時間是一種需要特別珍惜的資源。 合理地利用時間, 做該做的事, 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領先法則
做得更好不如成為第一優越。 首創品牌通常可以保持領先地位, 原因是它們往往就是該類產品的代名詞。 在市場經濟中, 每個人也同樣是商品, 必須遵守這個法則。 可在現實生活中, 許多人不想當第一, 或者不知如何當第一。 他們往往這樣想:公司也不是我的, 何必幹得那麼賣力。 還有一種想法:工資又少, 待遇又低, 等找到待遇好的公司再“玩命”幹。
第一種人, 不管幹什麼工作都不可能是最好的, 因為他們沒有積極主動地工作;第二種人, 他們也許很有才能, 但不想發揮。 時間一長, 很可能養成不好的工作態度, 影響以後的職業發展。 因此, 一定要明確知道自己喜歡幹哪類工作, 選准方向後, 就可以在該行業不斷地積累資源, 最終走向成功。
長效法則
不要只注重“殺雞取卵”的短期效果。 一個企業有短期的銷售目標, 也會有長期的發展計畫。 職場中人也一樣, 不但要有近期目標, 也要有長遠打算。 許多人之所以不能成功、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往往並不是缺少能力, 而是缺少正確的方向和明確的目標。 成功者與平庸者的區別就在於:成功者始終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清晰的方向和十足的信心;平庸者卻終日渾渾噩噩、優柔寡斷,
犧牲法則
人的欲望往往是無限的, 如果不能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欲望, 就會變成它的奴隸。 人生如果想要成功, 就應該學會放棄。
坦誠法則
承認不足並將缺點轉化成優點。 做事先做人, 把自己培養成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不管事業成功與否, 最起碼人生是成功的。 不斷地改進自己的短處, 才能不斷地走向完美。 需要注意的是:坦誠法則要靈活運用, 否則會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