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進行野外急救

野外急救知識是每一個喜歡去野外活動的人都要瞭解掌握的, 因為在關鍵時刻能夠救你一命。 即使你認為自己不會去野外活動, 也還是多少瞭解一些比較好。 想知道野外急救常識以及野外辨別方向的方法嗎?那就一起來看看吧。

野外急救

遇到事故時, 應沉著大膽, 細心負責, 分清輕重緩急, 果斷實施急救方法;先處理危重病人, 再處理病情較輕的病人, 在同一患者中, 先救治生命, 再處理局部。

觀察現場環境, 確保自己及傷者的安全;充分運用現場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來協助急救。

處理前觀察

在做具體處理前, 需觀察患者全身, 並掌握周圍狀況。 判斷傷者傷病原因、疼痛部位、程度如何, 或將耳朵靠近聽聽呼吸聲。

尤其要注意臉、嘴皮、皮膚的顏色或確認有無外傷、出血、意識狀況和呼吸情形, 仔細觀察骨折、創傷、嘔吐的情況。

隨後, 更要選擇具體的處理方法。 尤其對呼吸停止、昏迷、大量出血、服毒的情況, 不管有無意識, 發現者均應迅速作緊急處理, 否則將危及患者生命。

在觀察症狀的變化中, 遇症狀惡化的需按急救法施以應急處理。

現場要儘量組織好對傷病者的脫險救援工作, 救護人員要有分工, 也要有合作。 觀察後處理。

在活動中發生的外傷或突發病況有很多種, 所以也需施以各種適當的急救方法加以應付。

至於相關症狀的具體處理方法, 在後文詳述。

在做急救處理時, 以患者最舒適的方式移動身體。 若患者意識昏迷, 需注意確保呼吸道暢通, 謹防嘔吐物引起的窒息死亡。

為確保呼吸暢通需讓患者平躺。 若有撞擊到頭部的也要水準躺下, 若臉色發青需抬高腳部, 而臉色發紅者需稍抬高頭部, 有嘔吐感者, 需讓其側臥或俯臥為宜。

備用工具

最好選擇一個鋁制或不銹鋼制的飯盒(最好是帶把手的)。 因為飯盒本身可以用來加熱、提水或者化雪, 都能發揮作用。 塑膠盒雖然輕, 但無法加熱, 使用就受到了限制。

同時, 飯盒的金屬蓋可以當做反光鏡使用, 關鍵時刻可以發出求救信號。

工具刀

在野外配一把多功能的工具刀是絕對有必要的。

雖然不一定要使用叢林格鬥刀, 但是瑞士軍刀是必不可少的。 它除了集成常規的小刀、起子、剪刀以外, 還有鋸、螺絲刀、銼刀等, 甚至還帶有一個放大鏡!

針線包

無論是紅軍長征的年代還是現代化的軍隊中, 針線包一直是軍隊的野外必備品。 當然, 現代針線包的功能已經不僅是原來單純的縫縫補補, 針不但可以挑刺, 更能在有些時候彎成魚鉤, 改善伙食, 甚至是救命(當然你的針線包裡起碼得配兩根釣魚線)。

火柴

在野外, 火種幾乎是一切。 帶上防風防水的火柴是很重要的, 但如果你買不到這樣的火柴, 也可以自己DIY一些。 方法很簡單, 先將蠟燭融化, 均勻地塗在普通火柴上, 使用的時候, 將火柴頭上的蠟除掉即可。

為了能更好地發揮我們DIY的火柴“強大”的防風防水功能, 可以把它們放在空的膠捲盒內。 磷皮(就是擦火柴用的)也絕對不能忘了的, 否則我們DIY的努力就白搭了。

蠟燭

一小節蠟燭在野外是絕對有用的。 你所帶的手電筒、頭燈等現代化照明裝置, 隨著電池的耗盡而變成擺設。 這時的蠟燭就顯示其“英雄本色”了。

蠟燭除了照明, 還可以取暖(不過別把手指頭當成要烤的土豆)、引火。 如果你把一個礦泉水瓶剪去底部做成燈罩, 你就擁有了一盞野外使用的防風燈, 它的“功率”夠大, 工作效率也提高不少。

結語: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