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聽到人說:對不起我遲到了, 我應該早點出門。 相反, 你可能更常聽到:對不起讓你久等了, 但這交通很糟糕;或是, 我應該可以準時的, 但我不得不在商店停一下, 它是實在是很繁忙。
這是因為, 絕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一個解釋和一個藉口之間的根本區別。 解釋是表示承擔錯誤的所有責任, 而藉口置入了責備, 最小化了責任, 並試圖逃避後果。
解釋修復關係和從錯誤中學習的的關鍵所在。 相反, 藉口將僅是拖住你後退。 試圖說服別人, 或僅僅是你自己, 為何你的缺點是合理的, 可能是徹底的自我毀滅。
藉口是一種常見防衛機制
當小孩被發現不禮貌時, 他們常責怪其周圍的人並說:他們讓我這麼做的。 成年人藉口比小孩子的更稍微世故的版本。 或是一個學生對他的教授說:“我不能完成論文, 因為我問電腦壞了”, 或是 一個人告訴他的夥伴說:“我受不了我前女友不停地電話我”, 潛臺詞是一樣的:“這不是我的錯。 ”
有時候, 人們覺得藉口可以幫他們擺脫後果。 通過說:“我不應該被責備”, 他們希望別人產生憐憫之心, 而讓他們不承擔責任。 很不幸, 藉口可以成為某些人的一種生活, 他們堅持認為所有來自於糟糕童年所產生的壓力阻止了他們實現自己的目標。
用藉口蓋住錯誤將會破壞你的人際關係, 以及你的名聲。 如果你聲稱今天的錯誤完全不在你張控制之中, 那麼下次別人如何相信你? 在你開始使人相信你的錯誤不再發生, 你需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藉口暫時消除不舒服情緒
消費者研究期刊的2014年的一個調查顯示, 聲稱你沒得選, 短期內減少了情緒上的不適感。 研究者發現, 暫時地推卸責任減輕了諸如羞愧、內疚和害怕的感覺。
研究者發現:當人們通過說其沉湎於內疚的快樂是“被迫的”為自己進行辯護時, 他們經歷較少了負面情緒。 列如, 當參與者經受他人壓力而暴飲暴食, 他們較少擔心過度飲食的長期後果, 因為他們讓自己相信必須這麼做。
很明顯, 為你的選擇責備別人是可以減輕伴隨承擔的不舒服的感覺。 不是試圖逃避不舒服的感覺, 而是建立精神力量, 以便可以忍受這種不舒服。
製造結果而不是藉口
通過尋找解釋, 你可以從錯誤中學習。 為你的思想、感覺和行為的方式承擔全部的責任, 而不是責怪比人或環境。 不要浪費你的寶貴時間和精力去為你為什麼沒有責任而辯護。
檢驗你在問題中的地位。 花時間去仔細發覺你在什麼哪裡錯了, 以便利用這些資訊變得更好。 能夠說:“是的, 這是我的錯, 我將要做的是避免下次犯錯”, 這樣可以提高你成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