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證對應”是胡希恕先生傷寒學術之要點, 被其譽為“辨證的尖端”。 此辨證者, 先辨六經, 再辨方證, 要求對應點較多。
為探究經方功效的多維性和對應證機的多向性, 拓展經方適應範圍, 靈活機動運用經方, 發揮經方最大效果, 筆者提出“方機對應”觀點, 與諸同道分享。
經方功效多維性
所謂“經方功效多維性”, 即指從不同角度、不同視點來看, 一個經方的功效不是單一的, 而是多維的, 亦即經方存在一方多法、一方多效、一方多證的特點。
一方數證之用, 常貫穿於整個《傷寒雜病論》中。 如甘草瀉心湯, 除治心下痞外,
若將經方功效“扳機點”比作“鑰匙”的話, 一個經方就有數把“鑰匙”(“方鑰”), 可以開不同病證之“鎖”。
例如, 大青龍湯既可治療表寒外束、陽氣內鬱、化熱擾心之“ 太陽中風, 脈浮緊, 發熱惡寒, 身疼痛, 不汗出而煩躁者”, 又可治療風濕困表、表陽鬱閉之“傷寒脈浮緩, 身不疼, 但重, 乍有輕時, 無少陰證者”。 又如桂枝湯, 既可解肌和營衛以祛風解表, 主治太陽中風表虛證, 又可化氣助生髮以育陰培陽, 主治虛勞虛寒之證, 還可治療初孕而氣血一時不足、脾胃運化一時無力之妊娠惡阻證。 再如小柴胡湯, 既可治邪郁少陽、半表半裡、樞機不利者, 又可治婦人熱入血室者,
如何考究經方功效的多維性?一是從仲景“一方多用”中獲得, 二是通過不同視點、不同角度考察方中各個藥物功效的多樣性, 再將這些“別樣”功效重新配伍組合, 便可獲取此方的其他重要功效點。
以葛根芩連湯為例, 葛根湯在《傷寒論》中本為誤下致太陽表邪內陷、下合陽明濕熱、正邪激蕩、上迫下逼而成喘、汗、利所設, 但以另一個角度考察葛根湯藥物之功效, 便知葛根尚有走上宣痹、通經活絡之效, 由此可知, 葛根芩連湯亦可疏通頭頸肩背部濕熱阻滯經絡者, 此葛根芩連湯另一功效“扳機點”, 亦即其另一把“方鑰”。
何為“方機對應”
再說辨證, 方證對應模式者多始於辨病, 終於辨證, 然後以“證”獲取所對應之經方。 筆者認為, 于辨證基礎上, 還應當繼續辨“機”, 即此證的內在病理機轉或核心機要點。
當然, “辨機”不止於六經辨證, 亦可基於臟腑、經絡、八綱等其他辨證模式, 如此追究病證內在核心機轉, 直入病證之本質, 便尤為精准。 這個病理核心機轉, 可以看作是病證的“鎖”, 即“證鎖”
辨證要准、要深入、要本質、要核心, 須從辨病到辨證, 再到辨機, 方能找到“證鎖”。 運用經方, 要“活、靈、准、穩”, 精心考察, 準確找到“證鎖”, 並熟練掌握其內在、多維功效“扳機點”或“方鑰”, 用最恰當的“方鑰”打開“證鎖”, 此即經方運用之“方機對應”。
譬如, 無論是發熱、便秘還是失眠, 只要其內在病理機轉之“證鎖”合乎小柴胡湯之“方鑰”,
“方機對應”之優勢
臨證中, 筆者常以葛根芩連東加味治療頸椎病、肩周炎、心腦血管病、中樞神經病等屬濕熱腐濁阻滯頭腦、頸項、肩背部經絡者, 效果顯著而穩健。
又如厚朴七物湯, 乃桂枝湯去芍藥合厚朴三物湯而成, 在《金匱要略》中為外疏表邪、內瀉裡實之表裡雙解方, 然結合其藥物組成、以另外角度研判, 方中厚朴三物湯合桂枝亦可通陽瀉滿, 而薑、棗、草安中和藥, 故此方亦可用于陽郁而下焦滯滿之證, 可謂恰合機宜。
筆者曾治一患, 小腹墜脹, 入夜尤甚, 食後呃逆, 便秘溲利, 舌暗, 苔膩而後泛黃, 脈滑緊。 析其病機“證鎖”, 當屬下焦陽郁、熱邪滯滿, 正合厚朴七物湯之另一把“方鑰”,
上案若從“方證對應”角度觀之, 似有不合, 然其病機“證鎖”與此方另一內在“方鑰”功效點甚有通合之處, 故療效亦佳, 此即“方機對應”之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