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仝小林:從黃連降糖談中醫藥

良藥苦口數黃連, 綠花淡放正月間。

糖尿九克剛起步, 短期大量速降糖

調理脾胃施小量, 辛開苦降厚胃腸。

——仝小林

因病制宜用黃連

提及黃連, “苦”字便如影隨形。 俗語有雲:“啞巴吃黃連, 有苦說不出”, 其“苦”由此可見一斑。 眾所周知, 黃連苦寒, 可清熱燥濕, 瀉火解毒, 因其主要成分小檗堿降糖功效顯著, 故在臨床上多用於治療糖尿病及其併發症。 國家973重大基礎研究專案首席科學家仝小林教授發現, 臨證中黃連的用量相當考究, 並非用量越大, 降糖療效越顯著——其用量多少, 當因病制宜。

仝小林教授經驗, 糖尿病發展過程一般可分為鬱、熱、虛、損4個階段,

宜根據各階段主要症狀決定黃連之用量。

糖尿病早、中期多處於鬱熱階段, 以肝胃鬱熱、胃腸實熱、痰熱互結、三焦火毒等火熱熾盛為主要表現, 黃連既可以清火泄熱, 又能降糖, 此時劑量宜大, 一般用9~30克;對於血糖極高, 甚至出現糖尿病酮症者, 急需清泄火毒, 用量可達60~120克, 1~2劑即可迅速降糖。

隨著病情進展, 火熱之勢漸消, 虛象漸顯, 表現以氣虛、津虧、陰虛等虛證為主, 病至晚期, 甚至可見一派陽虛內寒之象。 因此, 糖尿病後期, 黃連劑量不宜過大, 一般用9~15克左右。

血糖控制達標後, 痰熱、火毒等病理基礎基本已清除, 可以小劑量黃連長期緩慢調理。 此時, 一般改湯劑為丸劑、散劑、膏劑或丹劑等,

黃連平均每日用量約1~3克即可, 意在長期維持治療, 非取其迅速降糖之功。

證量相應取效良

案例

患者, 男, 57歲, 發現血糖升高4年餘, 糖化血紅蛋白7.2%, 空腹血糖9.07mmol/L, 每天服用格列吡嗪3片至今。 既往史:高血壓發現2月餘, 服厄貝沙坦和倍他樂克。 刻診:口乾渴, 多飲, 時有胸悶不適, 略有畏寒, 眠差, 早醒, 多夢, 飲納可, 大便黏, 日3~4行, 小便可。

處方:葛根24克, 黃芩9克, 黃連9克, 炙甘草6克, 乾薑1.5克, 炒棗仁30克, 生薏仁米30克。

患者拿此方甚是不解, 特返回詢問仝小林教授:“您素有‘仝黃連’之稱, 強調重劑起沉屙, 為何方子裡黃連只有9克, 能治好我的病麼?”仝小林教授微笑回答:“證量相應。 ”

服藥28付後, 患者納眠可, 心慌消失, 口幹較前緩解, 視物模糊, 大便日3次, 空腹血糖6.2mmol/L, 糖化血紅蛋白6.1%,

血壓控制穩定, 停用倍他樂克。

按:門診像這樣的患者很多, 經常有人強調自己的血糖一直降不下來, 是不是降糖藥物的劑量得加大一些?患者降糖心切, 但可凡事不能操之過急, 用之有道, 證量相應, 方能取得良效。

藥量並非恒定值

事實上, 黃連的功效不僅僅局限於此, 除用於降糖外, 亦可用於治療胃腸功能紊亂、失眠等糖尿病併發症。

黃連雖苦, 但小量使用, 卻有興奮味覺感受器, 增加胃液分泌, 從而達到消食健胃的作用。 吳茱萸配伍黃連, 可和胃制酸, 調理胃腸, 黃連用量一般為3~6克。 若取其微除熱氣, 治療糖尿病汗證, 則多用9~12克。 此外, 若交通心腎, 治療糖尿病合併失眠者, 黃連則多用3~9克。

中醫治病, 抓主症是主流。 因此,

黃連治療糖尿病的臨床劑量主要取決於其所主治之病症——用於降糖, 劑量需大;治療雜病, 小劑量足矣。

仝小林教授于臨床實踐中一直在尋找一些針對疾病或症狀的靶方靶藥(即對某一疾病或某一症狀有針對性治療效果的藥物), 一直試圖在“中藥劑量之謎”中尋得蛛絲馬跡, 撥開劑量疑雲, 定靶之後, 一“箭”穿“心”, 直中疾病要害。

當然, 藥物劑量並非恒定值, 這就要求我們在臨床上面對患者複雜多變的病情時, 依然要隨機應變, 靈活應對, 方能達到“神而會之”的境界。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