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調理沖任治痛經

婦女正值經期或行經前後出現週期性小腹疼痛, 或痛引腰骶, 甚則劇痛昏厥者, 稱為“痛經”。 痛經多因氣滯血瘀、寒凝胞中、濕熱下注、氣血虛弱、肝腎虛損等原因所致。 本案證屬肝鬱腎虛, 氣血不足。 國醫大師路志正以益氣養血、補腎疏肝、調經止痛治之, 使氣血充盈, 肝木暢達, 腎水得滋, 沖任調和, 而月經調暢, 痛經自消。 茲介紹如下:

張某, 女, 34歲, 2014年8月12日初診:經行不暢, 痛經, 性冷淡, 腰僵痛, 畏寒, 左側曾經受過外傷, 側臥時僵痛尤甚, 精神壓力大, 入睡困難, 血壓:90/60mmHg, 子宮肌瘤2~3cm左右, 納可, 大便時秘, 小便調, 面色晦滯, 舌暗紅,

中有裂紋, 左脈沉弦, 右脈尺弱。

辨證:肝郁腎虛, 沖任不調。

治法:疏肝補腎, 調理沖任

方藥:柴胡10克, 枳殼10克, 炒白芍10克, 生甘草10克, 當歸15克, 女貞子10克, 菟絲子10克, 肉蓯蓉10克, 巴戟肉10克, 川楝子8克, 元胡12克, 肉桂3克, 蛇床子8克, 益母草10克。 14劑水煎服。

二診(2014年8月26日):經行仍不暢, 痛經稍減, 經色黑, 性冷淡, 腰僵痛, 畏寒, 側臥時僵痛尤甚, 入睡困難, 血壓:90/60mmHg, 納可, 大便時秘, 小便調, 面色晦暗滯, 舌暗紅, 中有裂紋, 左脈沉弦, 右脈尺弱。

路志正見上方效果不佳, 再據脈症, 法以益氣養血, 疏肝調經為主治療。

方藥:太子參12克, 生黃芪15克, 當歸12克, 川芎9克, 杭白芍15克, 肉蓯蓉12克, 山萸肉15克, 炮薑8克, 桃仁10克, 紅花12克, 醋元胡12克, 醋莪術12克, 益母草10克, 桑葚子15克, 墨旱蓮12克, 女貞子15克, 炙甘草6克,

14劑水煎服。

茶飲方:橘葉12克, 小麥30克, 素馨花12克, 百合15克, 綠萼梅10克, 玫瑰花12克, 醋香附10克, 阿膠珠(烊化)4克, 7劑代茶飲, 2日1劑。

三診(2014年9月10日):患者述服藥後經行暢, 經量多, 經色正常, 經行腹痛全消。 諸症好轉, 面色轉澤, 舌淡紅, 苔薄, 兩脈小弦, 守方再進7劑以固療效。

按:痛經辨證首當識別痛證的屬性, 根據疼痛的時間、性質、部位及疼痛的程度, 結合月經期、量、色、質及舌脈、兼證等辨別其寒、熱、虛、實。 本案證屬肝鬱腎虛, 氣血不足, 國醫大師路志正先期以疏肝補腎、調理沖任治療效果不佳, 遂調整辨治思路, 法以益氣養血, 疏肝調經為治。 藥用太子參、生黃芪、當歸、川芎、桂白芍、山萸肉、炙甘草、阿膠珠之類益氣養血、充盈天癸;綠萼梅、玫瑰花、橘葉、素馨花、醋香附、桃仁、紅花、醋元胡、醋莪術、益母草之屬疏肝調經、調理沖任而收功。

縱觀本案, 陽虛與陰虛共存, 肝鬱並腎虛同在。 故路志正溫煦與滋陰並施, 疏肝同補腎共用, 俾氣血充盈, 肝木暢達, 腎水得滋, 沖任調和, 則月經調暢, 經痛自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