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來說, 潔癖就是太愛乾淨。 一個人愛乾淨是好事, 但過於注重清潔以至於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特別是社會交往, 就屬於潔癖症。 潔癖有輕重之分, 較輕的潔癖僅僅是一種不良習慣。 可以通過脫敏療法、認知療法來糾正, 較嚴重的潔癖屬於心理疾病, 是強迫症的一種, 應該求助於心理醫生。 潔癖並不是女孩的專利, 一些男孩也會患上這種病, 有的男孩甚至表現得更嚴重。 那麼, 得了潔癖該怎麼治療呢?
1、潔癖嚴重到強迫症的話, 治療多以心理治療為主, 輔之以藥物治療。
2、系統脫敏療法:請患者把自己害怕的東西和場景、經常做的事情,
3、認知療法:認知療法的關鍵在於教育糾正。 教育糾正從幾個方面出發:
找出潔癖的原因, 用科學知識消除誤解。
讓患者改變思維方式, 有計劃, 先做主要事情。
對於孩子, 應和家長配合。 採取科學的教養方式, 不要對孩子的清潔狀況過分苛求。 讓孩子學會控制行為。 對孩子好的行為給予及時的表揚和獎勵。
4、 厭惡療法:經常採用橡皮圈方法。 即讓患者在手腕上戴一橡皮圈, 一旦他即將出現強迫動作或行為時, 便讓他用橡皮圈彈自己的手腕數十乃至數百下, 一直彈到強迫觀念消失,
5、 滿灌療法:讓患者坐于房間內, 請其好友或親屬當助手。 患者全身放鬆, 輕閉雙眼, 然後讓助手在患者手上塗各種液體, 如清水、墨水、米湯、油、染料等。 在塗時, 患者應儘量放鬆, 而助手則盡力用言語形容手已很髒了。 患者要儘量忍耐, 直到不能忍耐時睜開眼睛看到底有多髒為止。 助手在塗液體時應隨機使用透明液體和不透明液體, 隨機使用清水和其他液體。 這樣, 當患者一睜開眼時, 會出現手並不髒, 起碼沒有想像的那麼髒, 這對患者的思想是一個衝擊, 說明“髒”往往更多來自于自己的意念, 與實際情況並不相符。 當患者發現手確實很髒時, 洗手的衝動會大大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