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理論 五臟和五神有什麼關係

【導讀】中醫理論, 五臟和五神有什麼關係?中醫認為, 人有五臟-心、肝、脾、肺、腎, 人的一切生理活動、病理變化都與五臟的氣血盛衰有關, 包括精神、意志、思維與情緒變化。 我們通過中醫理論, 五臟和五神有什麼關係這篇文章來瞭解下。

中醫理論 五臟和五神有什麼關係

人的精神思維意識活動, 是屬於大腦生理活動的一部分, 中醫根據“五行學說”將精神活動分為五種不同的狀態--神、魂、魄、意、志, 即“五神”,同時, 將其分別歸屬于五臟, 成為五臟各自生理功能的一部分, 但由心總領。

五臟與五神的關係是: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

1.心藏神

心藏神是指心統領和主宰精神、意識、思維、情志等活動, 五神、五志均屬心神所主。 《類經?髒象類》稱“意志思慮之類皆神也。 ”“是以心正則萬神俱正, 心邪則萬神俱邪。 ”

2.肺藏魄

魄是精神活動中有關本能的感覺和支配動作的功能, 即無意識活動。 如耳的聽覺、目的視覺、皮膚的冷熱痛癢感覺, 以及軀幹肢體的動作、新生兒的吸乳和啼哭等, 都屬於魄的範疇。 《類經?髒象類》曰:“魄之為用, 能動能作, 痛癢由之而覺也。 ”魄與生俱來, 為先天所獲得, 而藏於肺。 故肺氣旺盛則體健魄全, 魄全則感覺靈敏, 耳聰目明, 動作正確協調。 反之, 肺病則魄弱, 甚至導致神志病變。

3.肝藏魂

魂是隨心神活動所做出的思維意識活動,

即《靈樞?本神》所謂“隨神往來者謂之魂”;當失去心神統領時, 則會表現為夢幻及夢遊現象。 大凡做夢、幻覺、夢遊等皆屬於魂的活動範圍, 正如《類經?髒象類》所述“魂之為言, 如夢寐恍惚, 變幻遊行之境, 皆是也”,猶如現代心理學描述的潛意識活動。 魂與肝的疏泄及藏血功能關係密切, 肝氣調暢, 藏血充足, 魂隨神往, 魂的功能便可正常發揮, 即《靈樞?本神》所謂“肝藏血, 血舍魂、一旦肝失疏泄或肝血不足, 魂不能隨神活動, 就會出現狂亂、多夢、夜寐不安等症。 魂和魄均屬於人體精神意識的範疇。 但魂是後天形成的有意識的精神活動, 魄是先天獲得的本能的感覺和動作。 《類經·髒象類》曰:”魄對魂而言, 則魂為陽而魄為陰。 “

4.脾藏意

意即憶的意思,

又稱為意念。 意就是將從外界獲得的資訊經過思維取捨, 保留下來形成記憶, 如《靈樞?本神》”心有所憶謂之意“;心有所念, 而未定也是意。 《類經?髒象類》指出:”謂一念之生, 心有所向而未定者, 曰意。 “意與脾關係密切, 脾氣健運, 化源充足, 氣血充盈, 髓海得養, 即思路清晰, 意念豐富, 記憶力強;反之, 脾的功能失常, 則表現為少思、健忘。

5.腎藏志

志為志向、意志。 《靈樞?本神》曰”意之所存謂之志“,即意已定而確然不變, 並決定欲付諸行動, 謂之志。 意與志, 均為意念所向, 故意與志合稱為意志。 但志比意更有明確的目標。 《靈樞?本神》提出”腎藏精, 精舍志“,說明腎精生髓, 上充於腦, 髓海滿盈, 則精力充沛, 志的思維意識活動亦正常。 若髓海不足, 志無所藏,

則精神疲憊, 頭暈健忘, 志向難以堅持。 年輕人腎精充足, 多心懷大志, 年老體弱腎精漸衰, 則往往意志消沉。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