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XX, 男, 5個月, 因發熱咳喘已十一天轉入某醫院。
住院檢查:體重6.3公斤, 缺氧1度, 肺部叩診濁音, 聽診有水泡音, X線發現大片實化。 血化驗:白細胞總數24,200/立方毫米, 中性68%, 淋巴32%。 咽培養:有大腸桿菌, 咽拭子分離為Ⅲ型腺病毒。 診斷:腺病毒肺炎併發心力衰竭。
病程與治療:持續高熱無汗, 四肢不溫, 咳嗽喘促, 音啞, 痰阻不利, 面青, 口周微發紺, 呼吸不勻, 舌紅無苔, 脈滑微數。 此證雖見舌紅脈數、肺陰受傷之候, 而高熱無汗, 面青唇紺, 喘咳痰滯, 仍屬風痰阻塞, 肺氣鬱痹, 急宜疏風開肺宣痹。
處方:
僵蠶一錢 前胡八分 牛蒡子一錢 桔梗八分 杏仁一錢 射干八分 甘草五分 竹葉一錢 葦根三錢 蔥白二寸
4月12日複診:連服二劑, 未獲汗, 惟四肢轉溫, 表氣仍閉, 餘證不減, 遂改用射干麻黃東加減開肺宣痹, 和胃滌痰。
處方:
射干五分 麻黃三分 細辛五分 紫菀八分 五味子十粒 半夏一錢 茯苓一錢 化橘紅一錢 甘草五分(炙) 蘇子七分(炒) 生薑二片 大棗二枚(劈) 再服二劑後, 乃獲全身 汗出, 肺胃和調, 諸證漸除, 病遂告愈。
按:《素問?熱論篇》曾對傷寒熱病的治療提出:“其未滿三日者, 可汗而已;其滿三日者, 可泄而已。 ”這是說明對疾病發展過程, 應掌握其當汗、當下之機, 乃其常也。 本病已越十一天而舌紅脈數, 肺陰已傷, 似不宜汗;但高熱無汗, 喘促痰滯, 面青唇紺, 表仍不通, 肺氣鬱痹, 故不能不採用急則治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