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小兒陰虛夜熱案

初診:訴發熱3個月, 午後始作, 入夜益甚, 天明時汗出熱退。 伴口渴, 食少、時嘔逆, 形瘦, 面白。 舌淡, 苔薄白, 指紋淡。

辨證:陰虛夏季熱。

治法:滋陰清熱養胃, 以清骨散合益胃東加減。

處方:銀柴胡10克, 炒鱉甲15克, 青蒿6克, 地骨皮10克, 丹皮6克, 知母6克, 沙參10克, 麥冬10克, 生地8克, 玉竹6克, 甘草6克, 竹茹10克。 7劑, 水煎服。

二診:發熱減退, 昨夜受涼後發熱複作, 伴噴嚏、咳嗽, 舌苔薄黃, 指紋淡。 予桑菊飲加川貝母、荊芥。

處方:桑葉10克, 菊花6克, 桔梗6克, 杏仁5克, 連翹10克, 蘆根6克, 薄荷6克, 川貝母8克, 荊芥5克, 甘草6克。 4劑, 水煎服。

三診:感冒愈。 然發熱複作, 伴口幹, 小便黃而短少。

舌紅, 苔薄少, 指紋淡紫。 繼擬清骨散合益胃東加減。

處方:銀柴胡10克, 胡黃連2克, 青蒿8克, 炒鱉甲15克, 地骨皮10克, 知母10克, 丹皮8克, 沙參8克, 麥冬8克, 生地15克, 玉竹8克, 甘草6克。 7劑, 水煎服。

藥後熱退病癒。

按:《證治準繩·類方》載清骨散主治骨蒸潮熱。 患兒午後潮熱, 入夜熱甚, 病程日久, 顯為陰虛潮熱之夏季熱, 清骨散自為首選之方。 然又口渴形瘦食少, 慮其胃陰虛弱, 當兼以滋養胃陰, 故配以益胃湯。 使熱退而病癒。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