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從風濕濁瘀論治疹瘡

每年春夏之交, 氣候變化多端, 地氣薰蒸, 人體易感疫氣而患上疹瘡病, 或表現為全身蕁麻疹樣, 或表現為局部瘡瘍樣, 或表現為奇癢疥瘡樣。 總之, 病人感覺瘙癢難受, 甚至感染併發其他病症者。 從風、濕、濁、瘀四個類型辨證論治疹瘡病, 取得滿意療效。

風型疹瘡

主要臨床表現為突發性斑團疹、針尖樣丘疹等, 奇癢難忍, 搔抓易留瘢痕, 迅速消退, 常在氣候驟變、不慎食入刺激性食品、藥品等發作, 舌淡紅, 苔薄白或淡黃, 脈浮。 用消風散、防風通聖散和過敏煎方加減。

處方:荊芥10克, 防風10克, 透骨草10克, 五味子15克, 黃芪10克,

細辛5克, 補骨脂10克, 蟬蛻10克, 烏梅8克, 連翹10克, 薄荷(後下)10克, 甘草5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溫服。

服用至疹子消退止, 然後用玉屏風散, 或玉屏風膠囊服用1周, 以防復發。

濕型疹瘡

主要表現為皮疹搔抓易流黃水, 奇癢, 體胖, 乏力, 肢困, 或伴有口苦, 口甜, 或伴有皮疹有脂水溢流等, 苔厚膩, 脈濡數。 用三仁湯合除濕胃苓湯方加減。

處方:薏苡仁30克, 蒼術12克, 白術15克, 白蔻仁10克(後下), 黃柏10克, 土茯苓15克, 茯苓15克, 澤蘭10克, 砂仁10克(後下), 桔梗12克, 大棗5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溫服。 禁食生冷、肥甘之品。 1周為1療程, 服用1~3療程。

濁型疹瘡

濁型疹瘡類似於熱毒型, 大多數病程較長, 表現為疹子結團, 奇癢難忍, 搔抓流濁液, 或者脂液, 膚色暗淡, 便秘尿黃, 頭暈肢重, 或伴有痰多, 唾沫增多,

舌紅苔厚, 或膩或白, 脈濡數, 或脈濡澀。 用二陳湯和五味消毒飲方加減。

處方:白芍10克, 白術18克, 防風15克, 野菊花30克, 紫花地丁10克, 白花蛇舌草15克, 半枝蓮15克, 金銀花15克, 蒲公英20克, 郁金10克, 甘草5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溫服。 禁食肥甘厚膩、辛辣之品, 1周為1療程, 連用2~4療程。

瘀型疹瘡

主要表現為疹子伴有瘀斑, 愈後又發, 反復發作, 疹子大小不一, 奇癢常見於夜間或氣候變化時, 搔抓後溢流瘀血, 或伴有外傷史, 或伴有手術史等, 瘀斑、疹子顏色不一, 或青紫, 或瘀斑, 或紅斑, 舌紫紅, 苔瘀斑, 脈澀或弦緊。 活血通絡湯和丹參飲加減。

處方:山楂20克, 雞血藤15克, 赤芍15克, 益母草10克, 丹參15克, 玄參20克, 土茯苓10克, 郁金10克, 桃仁10克, 紅花5克, 甘草5克, 大棗5克, 水煎服, 每日1劑, 溫服。

1周為1療程, 連用2~4周。 治療期間, 觀察患者病情, 特別是脾胃反應, 若是伴有納差, 乏力, 去紅花、桃仁, 加白術、山藥。

按皮膚病種類繁多, 證型複雜, 臨證時易混淆。 根據各種證型皮膚病的表現, 總結出這四種證型方法治療各類皮膚病, 收效滿意。 接觸性皮炎、濕疹、蕁麻疹、過敏性皮炎、疥瘡、蟲咬皮炎等, 都可以按照這四證型加減治療, 兒童也可以根據此方法辨證論治, 劑量酌減即可。 每個證型同時可用以下外用方:苦參30克, 蛇床子15克, 地膚子20克, 金銀花30克, 黃柏20克, 馬鞭草20克, 透骨草20克, 薏苡仁30克, 千里光20克, 水煎待冷, 塗擦患疹部位。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