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趙獻可從肺脾腎三髒治咳

《黃帝內經》對咳嗽作了專篇論述, 言“五臟六腑皆令人咳, 非獨肺也”, 說明咳嗽一證雖屬肺病, 但與五臟六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 對咳嗽一病的辨治, 明代醫家趙獻可在《醫貫·咳嗽論》中認為咳嗽“雖分五臟六腑之殊, 而其要皆主於肺”, 指出本病當主要責之於肺, 治療上提出“咳嗽必責之肺, 而治之之法, 不在於肺, 而在於脾, 不專在脾, 而反歸重於腎”。 可見趙氏對辨治咳嗽的認識是:外感主因肺虛, 內傷重視脾腎, 尤重於腎。

外感主因肺虛, 治以補脾解表

外感風寒之咳嗽, 趙氏責之於肺虛, 曰:“蓋肺主皮毛。 惟其虛也。

腠理不密, 風邪易以入之。 若肺不虛, 邪何以而入耶?”可見肺虛是發病的內因, 肺虛致衛外失司, 腠理不密, 易致邪氣外襲而發病。 治療上“宜以補脾為主, 而佐以解表之藥”, 因為脾為肺之母, 虛者補其母, “脾實則肺金有養, 皮毛有衛, 已入之邪易以出, 後來之邪無自而入矣”, “若專以解表, 則肺金益虛, 腠理益疏, 外邪乘間而來者, 何時而已耶?”文中列舉仲景之桂枝湯, 芍藥甘草以補脾, 桂枝以驅邪, 解表中兼實脾, 故趙氏用藥以人參、黃芪、甘草以補脾, 兼用桂枝驅邪, 謂“不治肺而治脾, 虛則補其母之意。 ”可見趙氏辨治外感咳嗽打破常規, 別出心裁。

內傷重視脾腎, 分別治以三法

火爍肺金之咳嗽, 治以滋腎陰降肺火

火爍肺金之咳嗽, 俗以清金降火之法,

多選用黃連、麥冬、黃芩、桑白皮、石膏治療。 然趙氏卻言:“殊不知清金降火之理。 似是而實非。 補北方, 正所以瀉南方也;滋其陰, 即所以降火也。 ”他提出黃柏、知母不宜為清金降火之用, 倡以六味地黃獨補腎水, 性不寒涼, 不損脾胃, 久服則水升火降而愈。 體現了趙氏用滋腎陰降肺火法治療火爍肺金所致咳嗽之意。

陰虛咳嗽, 治以壯腎水救肺金

陰虛咳嗽, 世以知母、黃柏滋陰, 忌用參芪, “視參芪如砒毒”。 趙氏認為本病因真陰虧損, 陰虛而火上, 火上而刑金故咳, 咳則金不能不傷矣。 治療強調應肺腎同治, “先以壯水之主之藥, 如六味地黃之類, 補其真陰, 使水升而火降;隨即以參芪救肺之品以補腎之母, 使金水相生而病易愈矣”。

筆者遵趙氏之論, 驗之臨床療效卓著。

痰濕咳嗽, 治以補脾土溫腎火

痰濕咳嗽, 多因脾胃虧虛, 土不制水, 水泛為痰上乘而嗽, 或因心火刑金, 誤服寒涼, 致脾土受傷, 肺虛而嗽。 趙氏認為此“乃火位之下, 水氣承之, 子來救母, 水複火之仇, 寒水挾木勢而上侵於肺胃, 水冷金寒嗽”。 趙氏在《醫貫·痰論》中闡述了痰濕的形成, 同時強調了命門之火的重要性, 如:“腎虛不能制水洪水氾濫而為痰, 是無火者也”, “命門之火乃一之主宰”, 故治療上在補脾益肺的同時, 重在溫補命門之火。 “用六君東加炮薑, 以補脾肺, 八味丸以補土母, 而引水歸原”。 痰濕咳嗽的治療正如趙氏所言:“咳嗽必責之肺, 而治之之法……不專在脾, 而反歸重於腎。 ”由此可窺見趙氏之溫補命門的學術思想在痰濕咳嗽治療中的價值。

咳嗽暴重, 治以補子滋腎水

趙氏遵《仁齋直指方論》之意, 治療咳嗽暴重, 倡滋腎水。 文中引《仁齋直指方論》言:“凡咳嗽暴重, 動引百骸, 自覺氣從臍下逆奔而上者, 此腎虛不能收氣歸元。 當以地黃丸、安腎丸主之, 毋徒從事於肺, 此虛則補子之義也。 ”對於咳嗽暴重的病機, 趙氏認為:“肺有熱, 則氣得熱而上蒸, 不能下生於腎, 而腎受邪矣。 腎既受邪, 則肺益病。 ”“蓋母藏子宮, 子隱母胎。 凡人肺金之氣, 夜臥則歸藏于腎水之中。 今因肺受心火之邪, 欲下避水中, 而腎水乾枯有火, 無可容之地, 於是複上而病矣。 ”因肺主呼氣, 腎主納氣, 肺為氣之主, 腎為氣之根, 因此咳嗽與肺腎二髒密切相關, 並說“世人皆曰金生水,

而予獨曰水生金”。 故治療時主以補腎之水為第一要法, 滋腎則水不枯, 水生金, 金則不受邪, 而咳嗽自愈。

可見, 趙氏對咳嗽的辨治內容豐富, 病變證機論述新穎, 治法靈活, 外感、內傷分論顯目, 咳嗽之緩暴重視有別。 治療時強調肺脾腎三髒, 尤重於腎, 體現了趙氏溫補命門的學術思想。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