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補中益氣湯治療皮膚病案2則

補中益氣湯出自《脾胃論》, 由黃芪、人參(黨參)、白術、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炙甘草組成。 功效調補脾胃, 升陽益氣。 筆者臨床中用治某些皮膚病, 獲效顯著。

阿夫他口炎

賈某, 男, 37歲。 2009年4月21日初診。 上下唇內側發生5處約綠豆粒大圓形淺潰瘍, 表面凹陷, 上覆淺灰色薄膜, 邊緣淡紅, 疼痛進食尤甚, 張口時流清稀涎液, 反復發作半年餘。 其間曾用清熱瀉火中藥, 數種維生素類西藥內服外用治療未愈。 患者述其近幾個月來肢體倦怠乏力, 口淡乏味, 納食不香。 察其唇色萎黃不澤, 舌質淡, 苔白, 脈弱。 診斷:阿夫他口炎(口瘡)。 辨證為脾胃虛弱,

運化失職, 唇失濡養而發潰瘍。 治則:補中益氣, 健脾斂瘡。 處方:黃芪30克, 黨參20克, 白術12克, 茯苓12克, 山藥12克, 陳皮5克, 升麻6克, 炙甘草6克, 白及12克。 10劑, 水煎服, 日1劑。

服藥後, 潰瘍面明顯由凹變淺, 開始縮小, 納食增加, 肢體感覺有力。 上方略事加減, 繼進7劑, 潰瘍面癒合。

蕁麻疹

周某, 男, 66歲。 2009年11月16日初診。 全身瘙癢, 搔抓後起大小不一條狀丘疹團塊, 色呈淡紅, 時起時消, 反復發8月餘。 其間經用葡萄糖、鈣劑、激素注射, 服氯雷他定、特非那丁、賽庚定等, 只能暫時止癢, 過後仍如前狀。 患者述其血壓偏低, 時常頭暈, 肢體倦怠乏力, 動輒汗出, 納差, 舌質淡, 苔白, 脈細弱。 診為慢性蕁麻疹, 辨證為中氣虛弱, 肌表不固, 複受風邪。 治則:補中益氣, 疏風止癢。 處方:黃芪30克,

黨參20克, 白術12克, 茯苓12克, 當歸15克, 升麻6克, 陳皮3克, 防風6克, 白蒺藜9克, 僵蠶6克。 7劑, 水煎服, 日1劑。

服藥後, 丘疹團塊發作次數逐漸減少, 癢感大減, 體倦乏力, 頭暈汗出症狀明顯見輕。 方中去僵蠶, 黃芪減為20克, 白蒺藜減為6克, 續服7劑後諸症痊癒。 3個月後隨訪未發。

按:兩個病例雖症狀不同, 但病機都屬中氣不足之證, 故在補益中氣的基礎上, 隨證加疏風止癢或收斂瘡口之品, 收到了良好療效, 體現了中醫異病同治的思想, 也提醒我們在臨證時要善於抓住疾病的本質, 用中醫的思維來指導中藥的選用, 才會有良好的療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