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麻杏石甘湯方證解析

《傷寒論》42條:“發汗後, 不可更行桂枝湯。 汗出而喘, 無大熱者, 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對於此條, 傷寒注家多以傷寒發汗而表未解, 且肺中因寒而蘊熱為論。 如尤在涇《傷寒貫珠集》:“緣邪氣外閉之時, 肺氣已自蘊熱, 發汗之後, 其邪不從汗而出之表者, 必從內而並於肺耳。 ”

“太陽病……無汗而喘者, 麻黃湯主之。 ”風為百病之長, 挾寒之勢入人肌表, 閉塞皮毛玄府。 “肺之合皮也”, 肺氣因之開闔不利, 清氣當降不降, 濁氣當發不發, 故而喘作。 此以麻黃桂枝發汗祛邪, 杏仁複其肅降之性, 汗出喘定。 然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方中石膏重用至半斤,

為麻黃一倍之量, 後世溫病學家用此方, 石膏更四倍於麻黃, 從而制麻黃之溫, 使全方現辛涼之性。 故筆者以為此喘當為肺中鬱熱, 燔灼嬌髒之熱喘, 至於外感風寒乃《傷寒論》中此證發病之因。 縱使其人無風寒表證, 其方亦在可用之列。 以其方觀之, 方用石膏, 直入肺中清其鬱熱。 《神農本草經》認為石膏“主……驚喘, 口幹, 苦焦, 不能息”。 肺質輕清空靈, 一開一闔, 清氣入焉;脾氣散精, 上歸於肺, 肺朝百脈, 通調水道, 宣五穀味, 熏膚, 充身, 澤毛。 以其鬱熱灼傷肺竅, 津液之上源受傷, 以致津液不得上承, 無由敷布, 而有驚喘、口幹、苦焦、不能息之症。 麻黃中空, 其象玄府, 古人皆稱其治喘之功, 其味辛, 其氣輕, 徑入肺中, 複其宣發之職;配以杏仁能散能降,
降氣潤燥, 專入太陰肺經, 乃利下之劑, 複其肅降之功。 二藥一宣一降, 正合肺之特性, 助其宣肅, 故而喘定。 是以麻杏相配乃治喘要藥。 正如王子接《絳雪園古方選注》:“麻黃開毛竅, 杏仁下裡氣, 而以甘草載石膏辛寒之性從肺發洩, 俾陽邪出者出, 降者降, 分頭解散。 ”王泰林則直言:“用麻黃是開達肺氣, 不是發汗之謂, 重用石膏急清肺熱以存陰, 熱清喘定。 ”咳、喘見症為異, 其理則同, 知其一則彼亦明。

《傷寒論》中此方並無脈象描述。 近賢曹穎甫《經方實驗錄》以其治爛喉痧、乳娥等溫熱之疾, 其脈當數;又臨床觀此類患者方證脈多滑數或躁數。 總之, 以其為鬱熱, 脈必當不離數, 其舌質亦多為光絳。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