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早餐是個讓很多現代人糾結的話題。 明明知道應該正點吃飯, 可起床晚、怕麻煩、忘了買等原因, 常常讓人“犧牲”了早餐。 美國“健康日”網站6月16日給了這些人當頭一棒, 新的研究發現, 不吃早餐, 當心糖尿病找上門。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招募了一些志願者, 讓其隔一天吃一次早餐, 而午餐、晚餐的進食情況保持不變, 並對他們的胰島素和血糖水準進行了詳細監測。 結果發現, 與吃過早餐相比, 在沒吃早餐的日子裡, 參試者的平均胰島素和血糖水準要明顯升高。 胰島素反應上升了28%, 葡萄糖反應上升了12%,
在美國內分泌學會年會上宣讀的這項研究解釋說, 胰島素和血糖的同時升高, 說明人體內出現胰島素抵抗, 代謝血糖的能力下降, 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島素, 才能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 而這種現象, 正是糖尿病的早期報警信號之一。 如果長期如此, 患糖尿病的風險也會增加。
研究負責人伊莉莎白·湯瑪斯博士表示, 不吃早餐造成熱量攝入中斷, 可能引起低血糖反應;由於午餐和晚餐要把缺失的熱量補回來, 很容易進食過多, 導致血糖反彈性升高, 使血糖出現較大波動, 進而影響全天的胰島素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