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人群養生>老人>正文

高血壓防治8個誤區

1.擔心血壓降得過低。 受傳統高血壓防治觀念的影響, 對目前提出的將血壓降至理想水準, 即135/85mmHg以下有所顧慮, 擔心血壓會因此降得過低, 對心、腦、腎供血不利, 引起這些器官供血不足而誘發相應併發症。 這種認識是個誤區。 根據現代醫學研究顯示, 血壓在理想範圍內越低越好, 只要平穩地將血壓降至目標水準以下, 既可減輕症狀, 也可減輕各種腦血管事件的危險性。

2.對有併發症時應將血壓降得更低認識不足。 按現代高血壓控制標準, 凡合併糖尿病、高血脂、併發糖尿病、腎病時, 目標血壓水準應降得更低,

應在130/80mmHg以下, 這樣有助於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 但目前許多人對此認識不足, 未能採取積極措施達到目標水準, 因而心腦血管事件仍居高不下。

3.對非藥物療法重視不夠。 高血壓的防治應是以非藥物療法, 如調整生活方式、低鹽、低脂、戒煙限酒及運動鍛煉等, 作為防治基礎, 並在此基礎上服用降壓藥物, 控制血壓在理想或目標水準。 但現實中許多患者過多依賴于藥物而對非藥物療法不夠重視, 如邊吸煙邊降壓者大有人在, 既影響降壓藥療效又使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存在, 所以, 高血壓患者必須重視非藥物治療。 形成良好生活方式, 克服不良習慣和增強運動鍛煉。

4.血壓降下來後不一定再用藥。 許多患者服藥總是斷斷續續,

使得血壓反復波動, 結果心腦血管事件有增無減。 造成用藥中斷的因素很多, 其中關鍵的一個因素是對高血壓病必須長期治療認識不足, 因而形成一種誤識, 即血壓一旦降了下來便以為可以停藥了, 擔心用藥時間長會引起不良反應。 這種誤識極為有害, 應當消除, 要明確血壓降至正常或理想水準後仍要堅持用藥, 任何時候都不能隨意中斷用藥, 有些患者需要終身用藥以保持血壓的理想水準。

5.治病心切, 喜歡作用快的降壓藥。 高血壓病為慢性經過疾病, 治療強調規律性和個體化、且不主張一下子將血壓降得過快、過低, 應當是逐漸降至理想或目標水準。 但許多患者由於治療心切, 總想在一兩天內就把血壓降下來,

如果用藥幾天後血壓未能降至正常水準就更換藥物。 結果是藥物頻繁更換, 一種藥尚未起效前就已換用了另一種藥物, 總是“勞而無功”。 血壓形成波動和不穩定。 另外, 有些患者喜歡作用較快的短效降壓藥, 而對長效降壓藥持懷疑態度, 即便使用長效降壓藥, 也要在先搭配短效降壓藥, 以求所謂的保險及“先將血壓降下來再說。 ”這些都是誤區。 其實, 多年的高血壓無需立即降, 應該緩慢, 平穩, 並能在全日24小時平穩降壓, 對此, 長效降壓藥可達此目的, 因而老年高血壓病人應儘量用每日一次的長效降壓藥。 6.不用藥亦可降壓。 這是近年來不少保健品及降壓器具如降壓表、降壓帽、鞋墊等的廣告中常用的一句話,
事實並非如此。 且不說這些器具的療效並不可靠, 就絕大多數高血壓病人來說, 降壓藥治療是最有效、有益的選擇, 不用藥才是誤區和不明智的。

7.新藥、貴藥就是好藥。 這也是一個極為普遍的誤識。 目前新型降壓藥發展很快, 品種很多, 如何選用是有講究的。 其關鍵在於遵醫囑辦事, 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不要道聼塗説, 盲目追求新藥、貴藥, 以為新藥、貴藥就一定意味著是“好藥”。 在醫生指導患者用藥時, 應注意從人道主義精神出發, 盡可能為患者推薦服用方便、效果好、價廉的藥物, 使患者經濟上承受得起, 反對那種唯利是圖的錯誤做法。

8.忽視血壓監測和記錄。 在降壓治療過程中, 許多患者因各種原因長期不監測自身血壓變化,

這也是一種誤區。 這是因為目前的降壓原則中十分強調個體化用藥。 究竟怎樣才能達到“個體化”, 不是簡單一句話, 而是要做許多實際工作的, 其中一項便是堅持每日或每週定期對血壓的監測並記錄, 以便掌握用藥與血壓變化的關係, 瞭解需要用多大劑量或怎樣地聯合用藥能使血壓穩定在理想水準上, 同時有利於醫生更為準確指導患者用藥。 所以, 高血壓病患者應學會測量血壓的正確方法, 也可用電子血壓計進行監測, 作好記錄, 定期與主治醫師聯繫, 以使降壓達成率得到提高和用藥實現“個體化”。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