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黃芪栽培管理多注意

黃芪為豆科, 黃芪屬, 又名膜莢黃芪, 有補氣固表、利水消腫托毒、生肌的功能。

1、選地整地。 黃芪喜涼爽, 耐旱、寒怕熱、怕水澇、忌高溫。 其主根向下垂直生長, 宜選擇排水良好, 向陽, 土質深厚的壤土為佳。 播前結合整地畝施農肥3000—4000kg, 磷肥25—30kg, 耙耱平整後起壟, 壟寬40—45cm, 壟高15—20 cm, 行距40—45 cm。

2、種子處理。 黃芪種皮堅硬, 播後不易發芽, 播前應進行種子處理。 將種子浸於50℃溫水中攪動, 待水溫下降後浸泡24小時, 澇出洗淨攤在濕毛巾上, 再蓋一塊濕布催芽, 待裂嘴出芽後播種。 也可以種子中播入2倍的河沙搓揉, 擦傷種皮, 也能迅速發芽。 用70—80%硫酸浸泡種子3—5min後,

迅速置流水中沖洗, 洗淨種子後稍幹即播種, 發芽率達90%以上。

3、播種。 種子發芽適宜溫度為14—15℃, 春播於3—4月份, 秋播於10月上中旬。 條播, 在壟面上開1.5—2 cm淺溝2條, 將種子均勻撒入溝裡, 覆土將種子蓋嚴。 隨即在兩壟溝的溝田灌水, 保持土壤濕潤。 15天即出苗。 平畦種植也可以, 但發病較多, 根形不如壟栽的好。

生產上常用育苗移栽, 將直播苗在春季, 按20×40 cm的株行距邊起邊栽, 溝深10—15 cm, 將苗順放於溝內, 播後覆土, 畝用苗1.5萬株左右。

4、栽培管理

間苗定苗。 直播的苗高5—7 cm應及時間苗定苗, 株距10—15 cm。

中耕除草。 出苗後及時中耕除草, 並注意向土壟培土, 使土壟保持原來的寬度, 一般除草2—3次。

追肥。 間苗定苗後即進行追肥, 畝施人畜糞水1500kg或尿素5kg, 施後澆水1次。 6月中下旬中耕除草後施堆肥1000kg,

磷肥30kg, 硫酸銨5kg, 混合於壟上開淺溝施於其中, 覆土澆水。

病蟲防治。 主要病害為白粉病, 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噴防。 紫紋羽病, 為害根部, 造成爛根, 植株自上而下黃萎最後整株死亡。 應拔除病株燒毀, 病窩用石灰粉消毒。 同時應加強其它蟲害防治。

5、採收加工。 播後一般2—3年收穫。 秋天9—11月或春天越冬萌芽前均可採收。 因主根入土深, 要仔細深挖, 避免挖斷主根或碰傷外皮。 收後去淨泥土, 趁鮮切下蘆頭, 曬至半幹將根理直捆成把, 再曬或烘乾即成生黃芪。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