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白附子的田間管理七大要點

1、間苗、定苗、補苗:白附子播種後, 約15天左右可出苗, 但由於土質與氣候等條件的影響, 在出苗過程中易造成缺苗或斷壟。 為了保證豐產, 要求做到精細整地, 精選種莖, 規範栽種, 保證全苗。 如果發現缺苗, 要及早補種或移栽。 如果出苗過密, 為了節省土壤養分和水分, 促進幼苗茁壯生長, 形成壯苗, 適時間苗尤為重要。 一般間苗、定苗時間在苗高6~9釐米時進行。

2、中耕除草:根據白附子生長習性, 在生長期中須多次中耕培土, 鬆土鋤草。 中耕可有效的調節與提高土層通透性, 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 增加土壤速效養分的供應,

而且旱時中耕能切斷土壤毛細管, 防止土壤水分蒸發, 可以保墒防旱, 澇時鋤地可打破土壤板結, 增強土壤通透性, 可以散墒提溫, 促進根系深紮。 中耕還可以有效地消滅田間雜草, 減少雜草與白附子爭水爭肥。 根據白附子生長習性, 一般要求在封行前中耕除草4次, 第一次中耕應在苗齊後通常苗高6~9釐米時, 進行淺耕鋤草, 以疏鬆表土層即可;第二次中耕在6月中下旬, 可適當加深, 以破除土壤板結層, 促進根系下紮;第三次中耕於7月下旬, 正值白附子生長旺盛時期, 要鋤細、鋤勻、鋤透, 以利根莖膨大;第四次中耕在8月下旬, 此時結合中耕修溝培土, 保持原來高畦的壟形, 培壟時要只培壟溝, 不培壟頂, 以免根莖埋土過深,
對根莖膨大不利而造成減產。

3、排灌:白附子喜濕怕澇, 栽後應經常保持土壤濕潤, 但澆水應少澆勤澆, 嚴禁大水漫灌, 如澆水過多, 影響根系呼吸, 使其生長受阻, 活性差, 容易造成苗葉發黃, 影響植株生長, 因此, 在雨季應注意排水, 防止地面積水淹澇。 白附子一般出苗前不澆水, 以防止土壤板結, 造成出苗困難和降低地溫延遲出苗。 待齊苗後才澆第一次水。 如底墒水不足, 覆土薄, 土壤乾旱, 應提前澆水。 澆第一次水後, 要保持見幹見濕, 6~7天后再澆水1次。 小暑以後天氣炎熱澆水應勤些, 7月下旬正是白附子生長盛期, 根莖膨大快, 不能受旱, 需肥水較多, 秋分以後天氣轉涼, 澆水間隔時間可長些, 但仍應保持土壤有一定的濕度。 當氣溫高時,

宜在傍晚地溫低時澆水。 在暴雨之後, 如發現積水, 要及時排除, 並及時修復被沖毀的田埂地墊。 秋雨過多時注意排水防澇。

4、施肥:除施足基肥外, 應根據土壤肥力和白附子的生長情況, 進行3~4次追肥。 為改良土壤, 提高肥力, 施肥應以農家肥為主, 化肥為輔。 第一次在苗齊後, 結合中耕, 每畝追施稀薄人畜糞水1000~1500千克;6月中、下旬, 結合鬆土除草, 再施1遍人糞水;7月下旬, 白附子生長旺盛季節, 每畝溝施腐熟糞肥1500~2000千克, 施後覆土蓋嚴;8月下旬, 結合中耕除草, 每畝施尿素15千克, 另增施餅肥50千克和適量磷鉀肥, 以利增產。

5、防病治蟲:白附子在生長期間, 主要病蟲害有病毒病、葉斑病、根腐病、紅天蛾、蠐螬等, 要及時做好田間調查和防治工作。

在具體方法上, 應將化學防治、措施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有機結合起來, 實行綜合防治, 才能達到良好效果。

6、摘花薹:5~6月白附子肉穗狀花序從佛焰苞內抽出時, 除留種地外, 應及時剪除, 以減少養分的無謂消耗, 有利增產。

7、越冬管理:白附子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喜濕不耐寒, 一般在冬前澆1次封凍水或蓋上馬糞、秸稈等即可安全過冬。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