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配黃連
用於寒熱錯雜之胃腸疾病。 半夏辛、溫, 善化痰散結, 降逆寬中。 黃連苦、寒, 善清熱燥濕, 和胃止嘔。 取黃連以苦降, 並清痰濕所生之熱;用半夏以辛開, 兼理痰濕之壅結, 除熱中之濕。 兩藥辛苦合用, 辛開苦降, 疏理氣機, 調和胃腸, 寒溫並用, 且清熱無礙祛濕, 燥濕又無礙清熱, 有相使相輔之妙用。
郁金配雞內金
用於治療膽囊炎、膽結石, 亦適用於肝病胃納不佳者。 體現出治膽不忘和胃的用藥特點。 郁金辛、苦、微寒。 入心、肺、肝、膽經。 體輕氣竄, 其氣先上行而微下達, 入於氣分以行氣解郁, 達於血分以涼血破瘀,
乾薑配良薑
用於中焦虛寒之胃脘脹滿疼痛, 遇涼痛甚或嘔吐, 舌暗淡者。 乾薑辛、熱, 入心、肺、脾、胃經, 溫中散寒, 回陽通脈, 溫肺化痰。 良姜辛、熱, 入脾胃經。 行氣止痛, 溫胃散寒, 溫中止嘔。 二藥均辛熱溫通, 以熱為主, 治療中焦虛寒, 治寒以熱, 是寒者熱之之意。
黃芪配浮萍
用於脾氣虛弱, 水不化氣之身面水腫, 小便不利等症。 黃芪甘、微溫, 入脾肺經。 具有升發之性, 可補中氣, 壯脾陽, 利水消腫。 浮萍辛、寒, 入肺經。 升散之力較強, 善開毛竅而發汗解表, 利水消腫。 二藥合用, 一溫一寒, 相互制約, 均有發散之性, 使水邪從小便、從汗液而解。
菖蒲配遠志
用於心腎不交之失眠患者。 菖蒲辛、苦、溫, 歸心、胃經。 用於開竅寧神, 化濕和胃。 遠志辛、苦、微溫, 歸心、腎、肺經。 具有安神益智, 祛痰開竅之功, 二藥均入心經, 均為辛散苦燥, 合用具有寧心安神, 開竅化痰之功。 臨床多用於痰蒙神竅, 神志昏迷, 痰濁阻絡或痰濁中阻, 痰火擾心而致的煩躁、失眠、健忘等。 二藥同用可以使心腎相交, 故心悸、失眠、煩躁可除。
金錢草配海金砂
用於腎結石、輸尿管結石, 還可治療膽石症。 金錢草甘、淡、微寒, 入肝、膽、腎、膀胱經。 功專清熱利膽、通淋排石。 海金沙甘、淡、寒, 入小腸、膀胱經。 功專清熱解毒, 利尿通淋。 二藥相伍, 相須為用, 清熱利尿,
麻黃配細辛
用於治療風寒感冒, 痰飲射肺, 氣逆喘咳等。 麻黃辛, 微苦, 溫, 歸肺、膀胱經。 既能發汗解表, 宣肺平喘, 又能利水消腫。 治療風寒感冒, 咳嗽痰喘。 細辛辛、溫, 歸肺、腎、心經, 具有祛風散寒, 溫肺化飲之功。 二藥配伍相用, 咳嗽痰喘皆可選用, 二藥均辛溫, 在組方中常與生石膏、五味子、白芍等藥配伍, 以防二藥過熱、過燥、過於辛散。 兼有風寒感冒配用辛溫解表藥;風熱感冒配用辛涼解表藥;外感入裡化熱, 痰熱壅肺配用清肺化痰藥。
香櫞配佛手
用於胃痛且脹, 多有氣滯, 不論虛證實證, 均常用此藥。 二藥性味大致相似, 均為理氣藥, 惟其溫燥之性, 香櫞偏重, 佛手次之。 胃脘痛宜香櫞, 脹甚配佛手, 痛甚配延胡索。 苔薄,
老鸛草配透骨草
用於治療風濕痹證之要藥。 老鸛草苦、辛、微溫, 祛風疏經, 活血通絡。 治療風濕痹症, 筋骨疼痛。 透骨草辛、溫, 祛風除濕, 活血止痛。 二藥均辛散溫通, 均能祛風活血。 相須為用, 增強其祛風除濕, 活血通絡止痛之效。 治風濕亦可于方中加入威靈仙、仙靈脾以增強療效。
仙靈脾配五味子
用於治療腰酸乏力、心悸、失眠、健忘、多汗等疲勞症、更年期綜合征。 五味子酸、甘、溫, 歸肺、心、腎經, 具有斂肺滋腎, 生津斂汗, 澀精止瀉, 寧心安神的功效。 仙靈脾辛、甘、溫, 歸肝、腎經, 具有溫腎壯陽, 強筋骨, 祛風濕的功效。 二藥相伍, 一酸一辛, 一收一散, 一陰一陽, 收散並用, 陰陽共濟, 聯合起到調整體內的陰陽平衡, 使散中有收,
荷葉配萊菔子
專治舌苔剝脫。 荷葉苦、澀, 性平, 入肝、脾、心、胃經。 氣味清芳, 既能解暑清熱, 又能升發清陽。 萊菔子辛、苦, 性溫, 入肺、脾、胃經。 能行氣消脹, 和胃消食。 二藥均入脾、胃經, 專治剝脫苔, 此為胃氣不足, 中焦濁氣阻滯, 樞機不暢而致。 用荷葉鼓舞胃氣上逆, 萊菔子降氣, 一升一降, 升清降濁, 此之謂“治中焦如衡”。 使濁氣下降, 清氣上升, 氣機調暢則苔剝可除, 胃病可愈。
半夏配麥冬
用於胃陰不足之嘔吐、反胃, 或陰虛肺熱之咳嗽痰少氣喘者。 半夏辛、溫, 入脾、胃、肺經。 燥濕化痰, 降逆止嘔, 消痞散結。 麥冬甘、苦、微寒, 入心、肺、胃經, 能生津養胃,養陰潤肺。二藥相伍,均入脾肺經,溫涼並用,潤燥相兼,動靜結合,麥冬可以牽制半夏之燥,半夏可以制約麥冬之涼。但應注意二者比例:麥冬是半夏的2倍時,療效最佳。
麻黃配沙參
用於治療秋燥咳嗽或咳嗽初起之咽幹口渴等症。麻黃辛、微苦,性溫,入肺、膀胱經。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沙參甘、苦,性涼,入肺、脾經。養陰清肺,祛痰止咳。二藥均入肺經,相伍為用,一溫一涼,一燥一潤,一動一靜,發散與養陰並用,沙參養陰可牽制麻黃辛燥之性,麻黃宣散又可防止沙參之滋膩。
仙茅配仙靈脾
用於治療腎陽虧虛型的更年期綜合征有奇效。仙茅辛、熱,歸肝、腎、脾經。長於溫腎壯陽,強筋骨,祛寒濕。仙靈脾辛、甘、溫,歸肝、腎經。具有溫腎壯陽,強筋骨,祛風濕之功效。二藥相配均入肝腎,治療因腎陽虧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無力,陽痿宮冷,不孕等症。還可配合女貞子、旱蓮草治機體陰陽不和,腎陰陽兩虛之更年期綜合征。
能生津養胃,養陰潤肺。二藥相伍,均入脾肺經,溫涼並用,潤燥相兼,動靜結合,麥冬可以牽制半夏之燥,半夏可以制約麥冬之涼。但應注意二者比例:麥冬是半夏的2倍時,療效最佳。麻黃配沙參
用於治療秋燥咳嗽或咳嗽初起之咽幹口渴等症。麻黃辛、微苦,性溫,入肺、膀胱經。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沙參甘、苦,性涼,入肺、脾經。養陰清肺,祛痰止咳。二藥均入肺經,相伍為用,一溫一涼,一燥一潤,一動一靜,發散與養陰並用,沙參養陰可牽制麻黃辛燥之性,麻黃宣散又可防止沙參之滋膩。
仙茅配仙靈脾
用於治療腎陽虧虛型的更年期綜合征有奇效。仙茅辛、熱,歸肝、腎、脾經。長於溫腎壯陽,強筋骨,祛寒濕。仙靈脾辛、甘、溫,歸肝、腎經。具有溫腎壯陽,強筋骨,祛風濕之功效。二藥相配均入肝腎,治療因腎陽虧虛所致的腰膝酸軟無力,陽痿宮冷,不孕等症。還可配合女貞子、旱蓮草治機體陰陽不和,腎陰陽兩虛之更年期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