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葉天士用小柴胡法

能成為很多醫家案頭必備書的醫案類書極少, 《臨證指南醫案》是其中一本。

能做到“常讀常新”的醫案類書極少, 《臨證指南醫案》是其中一本。

通讀《臨證指南醫案》的醫家不多, 但對其中一部分醫案反復讀過多遍的醫家不少。

如果快速去讀《臨證指南醫案》, 常常會覺得很累;如果某個閒暇去細細品讀其中一、二案, 會覺得很是享受。

我們反復閱讀、研究《傷寒論》, 是因為我們總也讀不透。 同樣的道理, 我們反復閱讀、研究《臨證指南醫案》, 也是因為我們總也讀不透。 而在這想讀透而總也讀不透的過程中, 就是在獲得,

在進步。

《臨證指南醫案·瘧》:“翁, 脈左弦, 暮熱早涼, 汗解渴飲。 治在少陽。 青蒿、桑葉、丹皮、花粉、鱉甲、知母。 ”

如果不知道這是“葉案”, 我們絕不會認為這是一則好案。

即便知道這是“葉案”, 乍讀之下, 也絕看不出此案好在何處。

有人讀懂了此案, 這個人是後學吳鞠通。

《溫病條辨·中焦篇》第八十三條:“脈左弦, 暮熱早涼, 汗解渴飲, 少陽瘧偏於熱重者, 青蒿鱉甲湯主之。 ”“青蒿鱉甲湯方(苦辛鹹寒法):青蒿三錢, 知母二錢, 桑葉二錢, 鱉甲五錢, 丹皮二錢, 花粉二錢。 水五杯, 煮取二杯, 瘧來前, 分二次, 溫服。 ”

讀至此, 有人會說, 此條是吳鞠通對葉天士醫案的原案抄襲。

可貴的是, 吳鞠通對此條的注解。

“少陽切近三陰。 立法以一面領邪外出, 一面防邪內入為要領。

小柴胡湯以柴胡領邪, 以人參、大棗、甘草護正。 以柴胡清表熱, 以黃芩、甘草苦甘清裡熱。 半夏、生薑兩和肝胃, 蠲內飲, 宣胃陽, 降胃陰, 疏肝。 用生薑、大棗調和營衛, 使表者不爭, 裡者內安。 清者清, 補者補, 升者升, 降者降, 平者平, 故曰和也。 青蒿鱉甲湯, 用小柴胡法而小變之, 卻不用小柴胡之藥者, 小柴胡原為傷寒立方, 瘧緣於暑濕, 其受邪之源, 本自不同, 故必變通其藥味。 以同在少陽一經, 故不能離其法。 青蒿鱉甲湯以青蒿領邪, 青蒿較柴胡力軟, 且芳香逐穢開絡之功, 則較柴胡有獨勝。 寒邪傷陽, 柴胡湯中之人參、甘草、生薑, 皆護陽者也。 暑熱傷陰, 故改用鱉甲護陰。 鱉甲乃蠕動之物, 且能入陰絡搜邪。 柴胡湯以脅痛、幹嘔為飲邪所致, 故以薑、半通陽降陰而清飲邪;青蒿鱉甲湯以邪熱傷陰,
則用知母、花粉以清熱邪而止渴。 丹皮清少陽血分, 桑葉清少陽絡中氣分, 宗古法而變古方者, 以邪之偏寒偏熱不同也。 此葉氏之讀古書、善用古方, 豈他人之死於句下者所可同日語哉!”

吳鞠通在“凡例”中明確指出, 之所以在條文下自行注解, 是“免後人妄注, 致失本文奧義。 ”試想, 如果沒有自注, 後人是很難作出如此精彩的注解的。

參照注解我們可以作如下推演:面對患者, 脈症合參, 辨為暑濕為瘧、少陽病, 治療當“一面領邪外出, 一面防邪內入”, 選用小柴胡湯法。 小柴胡湯為傷寒而設, 寒邪易傷陽氣、停痰飲;但此為溫病, 熱邪易傷陰津, 入陰血。 故不用辛燥力大之柴胡(與青蒿相較而言)領邪出表,

而改用芳化力軟之青蒿;不用甘溫之人參、甘草護陽氣, 改用鹹寒之鱉甲護陰血;不用辛燥之半夏、生薑通陽祛痰化飲, 改用寒潤之知母、花粉清熱養陰生津;不用苦燥之黃芩清裡熱, 而改用柔潤之丹皮、桑葉清少陽氣血之熱。

一個醫生, 在診療過程中能做到如此思考、如此變通, 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葉天士做到了。

葉天士告訴他的弟子們:“治病當活潑潑地, 如盤走珠耳。 ”當指此而言吧。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