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觀音竹, 因為其作用和功效,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被人們使用。 那麼, 觀音竹究竟具有怎麼樣的功效與作用呢?讓我們一起研究一下。
【別名】 蛇兒參、水麥冬、騎馬參、龍爪參、雙腎草、走腎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舌唇蘭的帶根全草。
【原形態】 舌唇蘭, 陸生植物, 高50-60cm, 具粗厚的纖維根。 莖直立, 無毛, 具3-6枚葉。 下部葉橢圓形或長圓形, 先端鈍或急尖, 基部抱莖, 無毛, 最大的葉長達16cm, 寬達5cm, 上部的葉漸成苞片狀, 浙尖。 總狀花序長10-15cm, 具10-20餘朵花;花苞片狹披針形, 綠色, 常稍長於子房;花大, 初為白色, 後變為淡黃色;中萼片卵形,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800-3500m的密林下草叢中、草坡上或溝谷陰濕處。
【性味】 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補氣潤肺;化痰止咳;解毒。 主病後虛弱;肺熱咳嗽;痰喘氣壅;白帶;虛火牙痛;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9-15g。 外用:適量, 鮮品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以上就是觀音竹的功效和作用, 我們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合理的食用觀音竹, 以便於緩解病症帶來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