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腫瘤科>正文

腫瘤影像學檢查分為哪幾類?

身體內某個部位的影像學檢查可説明醫生判斷是否有腫瘤存在。 是診斷腫瘤常用的方法之一, 大體上可分為五個類型:1、以X線穿透人體為基礎的影像。 包括:普通X線攝影, CR(電腦X線攝影成像), X線CT(電腦X線體層攝影);2、磁共振成像;3、核醫學顯像, 包括PET(正電子發射斷層)顯像;4、放射影像與核醫學影像融合的解剖一功能影像;5、B型超聲波顯像。 各自有本身的特點, 視病情而選用。

同位素檢查能協助診斷哪些癌症?

根據示蹤劑的不同和腫瘤類型的不同, 有的示蹤劑進入到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而不進入腫瘤組織, 表現為病變區域的放射性缺損。

有的進入到腫瘤組織中(“親腫瘤”示蹤劑), 則表現為腫瘤部位放射性增高, 再用探測器如閃爍掃描機等探測體表放射線分佈並列印出圖像或拍成照片。

放射性核素顯像診斷是以放射性核素在體內分佈為基礎的體內器官或病變的顯示方法, 器官或病變內的放謝性分佈差異與顯像劑的濃聚量有關, 而顯像劑濃聚量的多少直接反映了器官、病變部位的血流量、細胞功能、代謝狀況和排泄引流等情況。 對一些腫瘤核素顯像具有較好的特異性和腫瘤親和性, 因此放射性核素顯像在腫瘤診斷方面的應用比較廣泛, 對甲狀腺、肝臟、腎臟、腎上腺、腦及骨骼等部位腫瘤, 可以顯示腫瘤的大小、部位及功能的改變。

如對甲狀腺顯像對異位性甲狀腺的定位診斷有獨特的價值;尋找甲狀腺癌轉移灶具有較高的臨床意義;判定甲狀腺結節功能狀況, 尤其是診斷自主功能性甲狀腺瘤的重要手段放射性同位素診斷具有無創傷、簡便等特點。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