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遇上挫折試試尋求心理學解決

心理上所說的挫折, 是指人們為實現預定目標採取的行動受到阻礙而不能克服的, 所產生的一種緊張心理和情緒反應, 它是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 在人生漫長的旅途中, 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 誰都不是一順風順、萬事如意的, 都難免遇到一些困難和失敗, 甚至飽經風雨和坎坷。

一般學習上的困難、工作中的不順利、同學同志之間的一時誤會和磨擦、戀愛中的波折等, 固然會引起不良情緒反應, 但相對而言, 畢竟是區區小事, 影響不大。 但嚴重的挫折, 會造成強烈的情緒反應, 或者引起緊張、消沉、焦慮、惆悵、沮喪、憂傷、悲觀、絕望。

長期下去, 這些消極惡劣的情緒得不到消除或緩解, 就會直接損害身心健康 --》, 使人變得消沉頹廢, 一蹶不振;或憤憤不平, 遷怒於人;或冷漠無情, 玩世不恭;或導致心理疾病, 精神失常;也有的可能輕生自殺, 行兇犯罪。

青年人大都有遠大理想, 熱情高, 但涉世淺、經驗少, 很容易產生挫折感。 而他們的感情又較脆弱, 缺乏鍛煉, 耐力差, 遭挫折後很容易產生激烈的心理衝突, 而不能自製和自拔。

因此, 怎樣對待逆境、應付挫折, 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 需要用行動做出抉擇和回答。

心理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告訴我們, 應付逆境、挫折的辦法不外下列三點:

第一, 要正確認識挫折。 每個人都應懂得,

在人生道路上和現實生活中, 由於高考落榜、招工無名、事業不成、身染痼疾、工作事故、信仰破滅、家庭變故、生離死別、自然災害以及政治、經濟、種族、宗教、倫理、道德、風俗、民情、傳統等等各種客觀環境的影響, 再加之個人諸葛亮多主觀條件的限制, 隨時都會遇到大小、輕重不同的挫折。

它是社會生活中的正常現象, 幾乎每個人都無法逃避。 能認識到這一點, 一旦遇到挫折, 思想就會有所準備, 不致驚慌失措。 同時還應該認識到, 一個人一生中經受一些適當的挫折, 並不完全是壞事, 因挫折可以磨礪人的意識, 提高扭轉逆境、克服困難、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古人說quot;多難興才“、”人激則奮“就是指的這個道理。 反之, 一個人如果不經歷困難和挫折,

一生一帆風順, 就猶如溫室裡的花卉, 經不住人生中的風霜雨雪, 很容易被一時挫折所壓垮, 這樣的人就難以成才, 難以有所作為。

第二, 培養對挫折的耐受力。 在挫折面前, 每個人的耐受力往往不盡一致, 甚至差別較大。 比如, 有的人即使接連遭受嚴重挫折, 仍堅忍不拔, 百折不撓, 拼搏進取;

有的人稍遇挫折就垂頭喪氣, 一蹶不振, 甚至自尋短見。 實踐證明, 身體強壯、心胸開闊、常處逆境、意識緊張、有理想、有抱負、有修養的人, 對挫折的耐受力強;相反, 體弱多病、心胸狹窄、嬌生慣養、感情脆弱、缺乏雄心壯志的人, 對挫折的耐受力則低。

對挫折的耐受力, 雖然與遺傳素質有關, 但更重要的是來自於後天的教育、修養、實踐、經驗和鍛煉。

在現實生活中, 每個人都可以通常自覺、有意識的鍛煉, 去培養提高自己對挫折的耐受力。

第三, 學會應付挫折的技巧。 凡是經歷磨煉、有修養的人, 每逢受到挫折時, 大都有一些靈活應變、化險為夷的竅門。 歸納起來, 大致有以下幾種:

1、期望法。 遇到挫折時, 儘量少考慮暫時得失, 多想美好的未來, 不斷激勵自己:”振作起來, 一切都會過去, 將來一定會成功。 “

2、知足法。 在挫折面前, 要滿足已經達到的目標, 對一時難以做到的事情不奢望、不強求, 同時多看看周圍不如自己境況的人。 這樣, 就容易從煩惱、痛苦中解脫出來, 為將來的成功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

3、補償法。 古人說:”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 即在某方面的目標受挫時, 不灰心氣餒,

以另一個可能成功的目標來代替, 而不致陷入苦惱、憂傷、悲觀、絕望的境地。

4、昇華法。 在遭受個人婚戀失敗、家庭破裂、財產損失、身患病疾等打擊這後, 化悲痛為力量, 發奮圖強, 去取得學習、工作和事業的成功, 這是應付挫折最積極的態度。

總之, 困難、失敗並不可怕, 只要能直面人生、勇於拼搏, 人生之船就會戰勝驚濤駭浪, 駛過激流險灘, 到達理想的彼岸。 即使是一時的受挫、失敗, 也終會成為人生之路勇敢的。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