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皰瘡俗稱“黃水瘡”, 是一種常見的急性化膿性皮膚病, 一般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 嬰幼兒及兒童最易感染, 常發於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 主要症狀為膿皰, 皰壁薄如紙, 破了後會流水結痂, 並向周圍蔓延引發新的膿皰瘡。 此病以預防為主, 注意環境及個人衛生則可以避免。 預防膿皰瘡應注意以下方面:
1)注意皮膚衛生, 兒童內衣要勤洗勤換, 特別是夏季應勤洗澡、剪指甲預防細菌的侵入引發膿皰瘡。
2)生了痱子或瘙癢性皮膚病, 應及時治療, 避免細菌感染進一步引發膿皰瘡。
3)對體弱兒童及老人應加強營養,
4)幼稚園發現此病, 應立即隔離消毒, 並對工作人員加強衛生教育以防膿皰瘡的再度傳染。
5)治療本病主要是外用殺菌藥物, 認真搽藥, 不能搔抓, 以減少膿液滲出或擴散。
6)如伴有發熱(膿皰瘡可能導致小兒腎炎), 要給予抗生素治療。